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我在华为的日子 > 第三节
    百度搜索 我在华为的日子  或 我在华为的日子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V8开工会开得特别早,人连一半都没有凑齐的时候,开工会就先行召开了。原因自然是老巩太心急。开会之前,董延明一边往会议室走一边和小刘叨叨,急什么呀,开这么早的开工会,赶着投胎啊。小刘却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沐浴在阳光下,浑身金灿灿的,仿佛即将跨过叹息墙的圣斗士一样。

    不过开会之后,董延明就知道自己错怪了老巩,这个宏大的版本创建原因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他以为是因为头几天的恶性事件太过恶劣,老巩为了重新树立自己形象,用一个新版本来转移领导的注意力。

    开会的时候老王也在列,老丁却没在。老巩和老王中间坐了一个光头胖子,笑容满面圆头圆脑。老巩介绍这人说是预研部专门负责BAR产品的林左,也是这次BAR产品核心技术大变革的总设计师。然后林左就站起来左边招手三次,右边招手三次,稳稳地坐下来。

    老巩接着说:“老林是我们公司的宝贝,是业界的宝贝,现在纵观整个通讯业界,不管是爱立信还是诺基亚,谁能跟老林PK?我告诉大家,基本没有!老林对于通讯行业以及通讯协议的掌握是统领大局、独领风骚的……”

    林左终于坐不住了,咳嗽了一声,一手拉住老巩的袖子,一手在面前摇晃,说:“我跟正仪在一起好多年了,所以没有正仪说的那么夸张。我其实跟大家一样,只是说,我们工作方向不同,大家侧重应用,而我呢,重点研究业界发展或者说通讯产业的发展方向,呵呵,呵呵,呵呵呵。”

    董延明心想什么叫“我跟正仪在一起好多年了,所以没有正仪说的那么夸张”,这因果关系也太勉强了吧。不过看;big99lib?;/big来两个人关系不一般。看意思,这个胖头陀是真正的大SE,控制的是大方向,刘彻这种控制的是细节。这么分析就明白了,人家指哪我们开发部就打哪,这才叫预研呀,不过这种人物怎么会下到我们一线来呢?

    董延明看着胖头陀林左不得其解,林左依旧和气地笑,目光似乎在看什么又似乎没有看什么,让人找不到他目光的落点。老巩就不一样了,两眼有神顾盼生威,谁看他他就看回去。

    老巩又讲上了:“这次版本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大家一定要都明白,否则林左根本不需要坐在这里!什么叫生死存亡的关头,现在就是。业界所有的厂家都在做,都要修改自己的结构,以后速度更快价格更低,我们不变就会怎么样?一定被淘汰。那个谁,那个谁来着不说吗,对,比尔?盖茨,我们距离倒闭只有十八个月。那是微软,我们呢?我们有几个月?我跟们说,这事情真要感谢林左,他妈的林左从2004年开始就研究这个架构,当时业界谁;a href=quot;;a href=quot;quot; target=quot;_bnkquot;;/aquot; target=quot;_bnkquot;都;/a没有提出来需要架构改革,林左就已经提出来了。调研工作做了几年,一直到今年业界都开始轰轰烈烈地变革了,林左啪的就拿出这几年的调研工作来了。;bdi.99lib.;/bdi

    “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人才对于我们产品的重要性了。这话不是我说的,是贺总亲口说的。……兄弟们哪,我们已经晚了,爱立信已经起步了,我们再不赶快,什么都没有了。市场就这么多,先占上就是的。咱们这个产品赶上了电信客户的扩容和换代,下次,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吗?我跟大家坦白吧,经过这次架构调整之后,所有产品容量将达到几亿,们说十年内还能扩容吗?一个国家才有多少人啊。从前我们一套产品几十、几百万,现在一套就几;s;/s亿,这么大容量还会满足不了运营商吗?所以呀,只要这次占住了,市场就是我们的了,只要这次占不住的……那除非他们产品出了大漏洞,被客户扫地出门了,我们搬迁他们的设备……唉……但这种机会太少,跟天上掉馅饼一样……”

    老巩这次开工会果然跟之前的都不同,忽悠大家努力奋斗之类的话比较少,重点是介绍本次开发的背景。董延明环顾四周发现新人比较少,懒洋洋的老人比较多,也就明白老巩其实也知道什么人可以忽悠什么人煽动不了。

    按老巩的说法,BAR这个产品(当然不是;tt九九藏书;/tt公司的产品BAR,是整个3G网络中的网元BAR)面临着球所有开发商都共有的问题——容量太低,扩容这个问题可不仅仅是家用电脑那种换个CPU、加条内存那么简单。林左搞的就是这种架构分析,最终有了一个合理可行的可以在电信行业使用的架构提案。该架构大幅度提升了公司BAR产品的速度性能,但是同时也把硬件软件都大刀阔斧地修葺一遍,这种利益与风险并存的案子往往是一个公司的转折点,要么脱胎换骨要么画虎不成。

    老巩的说法是,他知道现在人力严重不足,仓促上这个版;details藏书网;/details本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知进焉知退?爱拼才会赢,敢干才能行,从前BAR成立的时候只有三个人,现在不也一样整出快三百人了吗?

    大家都点头,老巩面有得色,这才缓缓地说:“但是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我对人力的估算肯定也不会差太多,我只是把相对分散的人力慢慢地归拢在一起,海纳百川就是这个意思。现在虽然就这十几个人,但是随着工程进展,慢慢的人会越来越多,最终达到五十或八十人的大规模集团军!”

    不管怎么说,开工会也算开了,传说中能让人扒一层皮的工程,董延明也终于明白了前因后果,原来也不是多么可怕。

    百度搜索 我在华为的日子  或 我在华为的日子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