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我在华为的日子 > 第二节
    百度搜索 我在华为的日子  或 我在华为的日子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董延明从V7R3出来了,他想了想,唯一的好处就是把小龙女扔了下来。但小龙女依依不舍的,让他想起V7的时候扔掉方志久的事情。他安慰自己说,我也是比他们早不了几天的新员工,我对他们也不好,总是不耐烦,而且从方志久的事情来看,自己走了人家还冒起来了,所以自己走还是好事,省得自己的光芒掩盖了人家的光芒——董延明不无得意地想。

    方志久现在在V7里面已经是一人之下几人之上了,V7测试了几轮之后人员释放了大部分,连前伪PL小蔡同学也被送到前线出差,余下人员由方壮士统领,老黄口头任命方志久为“开发测试经理”。

    这个拗口的名字起因是其实V7有个真正的测试经理——测试部会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这个版本的测试,就和负责开发的项目经理一样。

    但是V7流程走到后来,剩下的已经都是和测试部打交道——交涉、改单、出版本、新一轮测试。这些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但是显然又是非常重要,之前小蔡替黄大仙出安装包的时候就搞出过事情。老黄不堪忍受这种琐碎事情,便从下面仅有的几个人里面,又找了个细心能干的人来权打理这些琐碎事务。中国人一贯讲究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名目是少不了的。但是老黄自己本身就是项目经理(PL),不可能再整出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职位来,而且他也没这个权利,所以他就别出心裁地跟V7项目众人宣布方志久就是V7测试后期的“开发;dfn;/dfn测试经理”,意即开发部负责测试的经理。

    最终方志久负责了测试后期的琐碎事务,老黄因为高守根本不愿意行使PM的权力,多管V7诸事宜,他这个PL实际上已经兼任了PM,虽然名分不到,但自从有了方志久,他居高临下指手画脚,还是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的。

    方志久也确实做得不错,他这人细心勤奋聪明好学,喜欢问问题的变态程度丝毫不逊小蔡。有时候他咨询董延明从前开发的那些代码的问题,会经常性把董延明问得张口结舌,弄得董延明听到方志久那标志性的广东普通话“阿明哥”,便有逃的欲望。

    董延明是那种得过且过的人,看问题总是一知半解,讨论的时候喜欢夸夸其谈,虽然往往能抓住问题的重点,但是却非常恐惧一板一眼的深究细节。大多数人评价旁人时喜欢看反应、看临机决断,董延明偏巧符合这些人对于聪明人的定义,所以在部门里口碑不错。

    方志久和董延明的特质却正好相反,所以早期的口碑不是很好,等到他擅长挖掘细节、基础扎实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沉淀显山露水之后,同样特征的小蔡又横空出世,所以方志久的光芒总被比他早入职几个月的这一拨人掩盖,就连高;a藏书网;/a守有事情也时时想不起他。

    好在老黄赏识他,提升他做了一个没有名分的PL,又多次在大家面前做领袖状点评,“方志久有大将之才呀。”不过这话老黄其实算拾人牙慧了——从前老王当众称赞过潘安有大将之才,后来潘安就成了资源经理,可惜老黄没有老王那种点石成金的能力,所以他的这种夸赞更多时候被大家用来讽刺方志久。

    高守说老黄就是个官迷,没坐上PM的位子就千方百计给自己过干瘾,之前让小蔡做伪PL,现在又找方志久,头几天还跟老巩建议说,之所以头些日子会有那么多事情出现就是因为管理上没有跟上,他希望老巩可以分出方志久等几个人给他单独成立一个组,他有信心让V7项目成为历史上最好的版本。

    老巩倒没打击老黄,只是劝慰他说,他更适合做项目管理的工作。

    高守跟别人说这个自然是不屑老黄的作为,董延明也跟着附和,附和多了竟然也慢慢地鄙视起老黄来了,殊不知高守有资格鄙视老黄,他却不够格。

    董延明从V7R3出来后,并没有立即投入到新项目中去,实际上这个新项目在初期也确实没有什么事情做。新的这个项目叫V8,是个新的版本,从架构到硬件都有了修改,这次修改已经不是V7当初那种开发部级别的修改了。这次V8出台是因为业界的一个走向,需要把存储技术进行一次提升,为了实现这个目的,BAR产品需要一次大改革,从里到外易筋洗髓的改革。老巩跟高守几个领导说,预计人力投入将达到五十至八十人,几百个人月的工作量。董延明一听五十至八十的人力投入就断定了“肯定是五十,绝对没有八十”,因此立刻就有些心虚腿软。

    董延明虽然进部门的时间不长,但是也知道如果整个软件架构起了变化,那工作量与平时的增量开发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部门里其实也有风传,说“一进V8扒层皮”,所以董延明一万个不愿意进入这个版本,只是不能说罢了。他私下里还很质疑老巩的脑子——头几天的大事情才过去没多久就整出一个V8出来,现在V7还没结束,V6还在维护,V7R3更是如火如荼,哪来那么多人啊,太没有规划了吧。他当然不知道V8的规划早就定下来了,因为V7的质量让老王们太不满意了,所以老巩才又弄出一个V7R3,这才分散了人力。

    宋江更是私底下说V8肯定会变成个无底洞。V8的五十至八十个人力投入是什么意思?就是人力的无底洞,各个版本随便往里扔人,扔多少个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版本肯定是加班加班再加班,最后大家苦不堪言,老大们还不满意,就跟《孔雀东南飞》里面说的“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宋江是最早加入V8的几个人,也是V8的核心骨干之一,不过他还没资格做到这个版本的管理层。宋江不算是一个安分的人,他也急着冒头,所以言语中对老巩的这种安排颇为不满,原因是董延明后来想到的。

    一个版本一般十几个人,不超过二十个人。部门一年会开三两个版本,宋江的资历能力也都到让领导慎重考虑怎么安排他的地步了。本来他以为今年要么做个大版本的PL,要么做个小版本的PM,就好像老黄和曹贵阳那样。但是眼下的V8一出,明显这一年不会再有其他版本了,V8的项目又很大,领导也特殊重视,所以他满心希望今年可以收获一个管理职位的计划看来也泡汤了,因为他也知道自己还没有让老巩对他产生足够的;u99lib?;/u信任。

    V8的PM原本老巩是中意杜贵锋或高守的,但是高守对此并不领情,他还提议说以后资源经理都应该不兼任版本经理,否则将出现职责上的混乱。老巩也接受了这个意见,据说之前也确实有过前车之鉴。不过这么一来高守不做PM,别的资源经理也做不了了。

    当时BAR分为三个业务组,一组的资源经理是杜贵锋,二组是高守,三组是潘安,每个组都有十几二十个人。V8总人力投入五十至八十个,业务组起码要投入三十个左右,正好是一个半组的编制。老巩的计划安排是一组主攻、二组协从、三组重点维护从前版本,意思就是一组组投入V8,二组投;tt;/tt入一半人力,另一半自然是用来和三组一起维护从前版本——V7和V7R3这两个版本的开发主力都在二组。

    后来杜贵锋为了方便控制人力,向老巩提议说,其实有必要把开发V8的兄弟集合到一个组里来,这样大家合作也方便,PM管理也方便,简直可以把项目例会和组内例会集合在一起,连时间都节省了好多。

    老巩欣然同意,然后高守也在项目组的例会上,笑嘻嘻地表示现在V8的人力安排出现了问题,所以要从二组抽调人手去补充一组。高守重点强调了V8项目的重要性——这可是未来BAR产品的大方向,做上V8,最起码几年内不用担心失业了。

    大家面面相觑不说话,董延明心里紧张,因为他从V7R3里面出来的原因就是投入V8,莫非高守要把他送到一组去?

    高守说谁要是愿意去一组可以跟他说,他一定不会阻拦,这种大版本真是个锻炼的好机会啊。

    大家继续面面相觑都不说话,高守后来钦点了小龙女等另外两个人去一组,小龙女说不想去,高守就安慰她说在哪里工作都是一样,连座位都不用换,能有什么变化?他这么说小龙女就不说话了,只是满脸阴云密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小刘突然表态说,他也想去V8锻炼锻炼。大家都是一愣,小成还故作姿态地用手去抚摸他的额头,小刘打落他的手,脸红地说,他对架构最近比较感兴趣,想参与那边的软件架构设计……

    大家哈哈大笑,小成和董延明一唱一和说,小刘必须要去参与设计,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高守说,他支持小刘的选择,也预祝小刘可以在V8中大放异彩,同时二组永远都是小刘的大本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得了什么荣誉都不要忘了二组的兄弟们。

    大家听得挺顺耳朵的,便齐齐鼓掌,连小龙女也不再沮丧了。

    晚上董延明加班的时候,听见老巩跑到高守座位上说:“怎么就输出了四个人啊。”

    ;sa;/sa高守不知道说了句什么,老巩说:“这不行啊,我不说要输出六个吗?”

    高守又不知道说了句什么,老巩继续大嗓门说:“这让V8怎么开始呀?”

    高守声音大了些,说:“那我手下的项目也不能都扔了啊。”

    老巩小点声说了句什么,高守嗷了一声:“老大,还调人,让我以后怎么干啊!咱们往后两年内还指望不上V8产粮好不好!”

    老巩说的话董延明没听到,只听高守说:“那撤了我吧,让老杜来管吧!要不让小潘来顶我算了!”

    后面的话董延明就没听到了,他趴桌子上笑死了,心里想:这V8还没开始呢,这几个老大就先斗上了。

    百度搜索 我在华为的日子  或 我在华为的日子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