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我在华为的日子 > 第一节
    百度搜索 我在华为的日子  或 我在华为的日子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小刘不太和董延明一起玩了,在第二次提交架构设计方案的时候,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一时间风云变色,大家纷纷刮目相看,不过刮得两眼红肿也没看出来今日小刘和昨日小刘有何分;sa;/sa别。

    和小刘一同提出方案的还有刘彻,但他的方案显然是在吴海波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所以在大家一片嘈杂声中,很快刘彻就宣布自己的方案不用再讨论了。刘彻这人比较随和,笑嘻嘻地承认自己失败,然后警告大家,光会否认别人不行,老等着别人提方案然后再否认,这是失败者的表现。大家脸上都有些挂不住,毕竟自己确实没有提出什么有效的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小刘说他有方案,然后用PPT给大家讲解了一遍。

    大家先是沉默,董延明这类的人,在挣扎“这家伙和我关系不错,要不要反对他呢”,小蔡这类在细细思考他方案中的漏洞,刘彻在跟杜贵锋询问“这人是谁?”,最终师太打破了沉默,率先问出效率的问题,小刘自称自己的设计首先保证的就是效率。师太就问,怎么保证?小刘就又这样那样地讲了一通。原来他使用了设计模式,又大量使用了容器,但最重要的还是在数据处理方面做的很大改进。

    师太面色凝重地看了看刘彻,然后说:“这个设计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架构上的变化太大,这个……我们代码的风格一向是侧重C,现在基本是要倒向C++,而且这么频繁使用STL,我怕有风险……”

    小刘很激动地说:“用STL有风险?用STL有什么风险?C++怎么了,代码里本来就是C和C++都有,我C++这很正常嘛!”

    小刘舌头打卷了,大家倒没笑话他,反而劈里啪啦地吵起来了,懂模式的吵模式,懂C++的吵C++,懂数据存储的吵数据存储,懂协议的吵协议,啥都不懂的就吵人品。

    吵了一个小时,大体上一屋子十几个人旗帜鲜明地分成三派,一派非常坚定地拥护小刘,这派人数比较少,只有一个人。一派非常坚定地反对小刘,这派人比较多,占了一半。余下都是默默无语的中间派。

    如果不是下一拨用会议室的人来敲门,可能还会继续吵下去。

    回办公室的路上,董延明安慰小刘说,没事,大家就这个操行,只能靠反对别人来衬托自己的英明伟大。

    小刘倒没什么特殊反应,只是抱怨大家平时太通讯协议,都不怎么技术,反对意见也提得驴唇不对马嘴,这他妈都算程序员吗?

    董延明心下惭愧,他也不懂设计模式,听说过,可是完不了解细节,也不敢接话,只好做出一副心有戚戚的鸟样子,沉重地拍拍小刘的肩头。

    那天晚上苦闷的李茂川和老巩谈了一个多小时,谈完后脸上的愁云仍然未散,他跑到小刘座位上鼓励小刘继续细化自己的设计方案,明天下午继续开会讨论。

    晚上八点多,董延明和岳小雄相约去食堂拿加班夜宵,小刘依然满脸严肃地坐在座位上敲敲打打。岳小雄也生了一张贱嘴,跟董延明相处时间;bdo藏书网;/bdo不久,也开始讽刺这个讽刺那个。一会说师太只会协议,一会说刘彻不钻研编程技术,一会又说老李(茂川)天生衰样。打击面挺广,不过集中在上层建筑,说的也大多是实话,倒不令人生厌。

    俩人感叹了一阵子,都说这么大的部门、这么多人,可真到了关键时刻居然没有一个高人站出来,结论是:看来大家距离真正的高手还是有很大差距。

    董延明问岳小雄:“天天牛×带闪电的怎么不亲自设计?”

    岳小雄脸一红说:“我刚看了一个星期代码,什么跟什么还没搞清楚,协议一点不懂,怎么设计?没那本事,设计出来也让人拍死,丢那人干啥。”

    董延明点头称是,转换话题说,他觉得老巩太小气,这么重要的设计怎么能让这帮人拍脑袋干呢,这又不是农民起义,人越多越好。

    第二天下午又;ft;;/ft;开会讨论,刘彻和师太都没有参加,李茂川主持。小刘再次解释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还将根据大家昨天的反对意见修改的部分也详细解释了一遍,可是这次,经过深思熟虑的反对派们并不满足,他们有针对有组织地对方案中的各个边角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反对意见。

    这一吵董延明才发现,原来平日不言不语的这伙人里面还真是藏龙卧虎。各种名词、各种格式、各种名人名言满天飞,博弈理论、马达加斯加定律等董延明听过没听过可能听过的论点都冒出来了。董延明一言不发,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浅薄,最起码的模式他都说不清楚,那还能说什么;另一方面他其实赞同小刘的设计方案,他觉得这个方案最好的地方就是很明显比现有的架构要好要快——是不是还能更快更好?他不知道,也想不出来。

    大家又吵了快一个小时,李茂川终于站出来,制止了大家,他愁眉苦脸地说:“设计是需要争论,但是设计也需要参与,我发现大家热衷于否定别人,而疏于自己设计。这不好,老巩说了,希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不能都把炮筒子对准刘申奇,这样大家会掉入怪圈——只顺着刘申奇的思路而不会自己思考。”

    岳小雄挤挤眼睛,董延明明白那个意思:“看看,又是老巩说,他就知道老巩说。”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自己设计不出来,这种大型软件架构哪是我们设计得了的,让李一男来部门估计干的也就是这个工作了,最好还是找什么微软设计院之类的人来搞设计。李茂川依旧苦着脸说,这种设计必须是我们自己做,别人谁懂通讯协议,而且这种;kbd藏书网;/kbd软件架构让别人来设计放心啊!

    大家一听就不言语了,因为这肯定是老巩的原话。

    过了两天又是周五,又开了一次评审会,这次老巩列席了。他煽动了大家一下,不过大家仍旧对自己也拿出一份设计方案没有什么兴趣。小刘把自己的方案改进后又讲了一遍,然后大家依然反对得硝烟弥漫。

    这种评审会开了三个星期,最终变成了小刘的批斗会,每次开会就是把小刘挂出来舌战群儒。不过后来慢慢地小刘的拥护者变多,李茂川倒过去了,杜贵峰倒过去了,一组大多数人都倒过去了。两派势均力敌,吵起来果然好看许多,但吵的次数多了,就变成了互相诘难——“说,我这方案哪里不好吧!”“不如来;tt99lib.t告诉我,这个方案哪里好吧!”

    高守听说两派吵成这样差点笑晕过去,不过他不在V8项目里,也就不关心这些进展。但是老巩不能不关心,他和林左商量了,林左对小刘的设计方案大加赞赏,据说他私下曾经和邓总拍着脑袋担保这个方案将大幅度提升效率、节约人力,当然了,前提自然是再经过他妙手回春地修改一番——他都用脑袋担保了,谁还能反对。

    百度搜索 我在华为的日子  或 我在华为的日子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