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都市小说 > 清穿之猗兰小筑 > 50 第五十章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宫的书房里传来朗朗读书声,稚嫩的音调,软软的话语,甜腻的口气交织成初夏最有朝气的风景。

    穿着粉色交领短衣襦裙,梳着双丫髻,右手放在背后,左手执书,站在屋子中央的五六岁大的小姑娘轻启红唇,用脆生生的声音读着诗经。

    黑漆漆的发丝粗实光滑,用一根红色的头绳扎成冲天辫,三岁左右的小男孩唇红齿白,长得一副好相貌,若不是他穿着一身宝蓝色的短衣短裤,一看就知道是个男孩子,保不齐大多数人都会认错他的性别。此刻,他正端坐在一张矮矮的书桌后面,双手捧着一本诗经,认真跟着小姑娘诵读。

    挨着男孩子,旁边还有一张一样大小的桌子,上面一丝不乱的放了笔架,砚台,笔洗等东西,一本书摊开放在桌上。一个和男孩子差不多岁数的小女娃,梳着双平髻,双手平放在桌上,小嘴微张,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正经之极。大红色的对襟上衣衬着红润的小脸,分外甜美。

    三个孩子有着六分像的好相貌,遗传自美丽动人的母亲和英俊爽朗的父亲。清一色的大凤眼,眼尾微挑,目光流转之间,可爱机敏。

    漪澜站在门口,骄傲的笑起来,这是她的孩子们啊,多么的聪明懂事。三个孩子都发现了额娘用一种欣慰的眼光打量他们,却并没有立刻扔下书本跑过来。等着姐姐带着他们将这篇《关关雎鸠》念完,三人才高兴的跑来,围着漪澜说话。

    “额娘,您请喝茶。”这是初步具有小淑女风范的长姐福儿。

    “额娘,来看我们念书吗?”这是爱学习的小八宜肯额。

    “额娘,昭儿今天能够背诵两首诗啰。”这是聪慧的小妹昭懿。

    漪澜笑眯眯的依次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又问:“宝贝们喜欢读书吗?”

    “喜欢。”三个豆丁齐齐答道。

    漪澜奖励了孩子们一人一个吻,赞扬道:“额娘的乖宝贝,真是聪明。”将最小的昭儿抱起来放在腿上,漪澜点点福儿的鼻子,问:“福儿告诉额娘,是谁教们念这首诗的啊?”

    福儿也不嫉妒坐在额娘身上的小妹,眼珠一转,机灵的道:“是阿玛呀。他说咱们住的宫殿名字就是从这首诗里来的。”福儿的启蒙读物是《诗经》,自小就喜欢让漪澜和皇太极念给她听。

    就知道是们阿玛。漪澜笑道:“那福儿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

    福儿看了弟弟妹妹一眼,道:“我当然知道啰。不过,小八,姐姐这会儿要考,告诉额娘这首诗的意思吧。”

    小八是由皇太极亲自教养长大的,从一岁开始就给他讲诗书,两岁半的他已经认识许多字啦。他得意的道:“姐姐考不到小八的,阿玛早就告诉小八了。”见额娘和姐姐妹妹都一脸期待的看着他,他偏偏头,笑道:“阿玛说,这首诗是讲的男子和女子相爱,就像阿玛和额娘一样。”

    小小年纪,竟然敢打趣额娘。漪澜对着孩子倒不是薄脸皮,她笑道:“小八真聪明,额娘以为傲。姐姐和妹妹也以为傲。”两个女孩子是额娘的贴心小棉袄,立马露出一副赞同的表情,漪澜见了,又道:“乖宝贝,聪明是好事,但切记不能过于骄傲,学习是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才行的,知道吗?”

    “小八知道。”小八鼓着包子脸,右手握拳道:“小八一定做一个像阿玛那样伟大的人,要保护额娘和弟弟妹妹。”

    漪澜一直教导儿子,他是个男子汉,是大清的巴图鲁,看来效果不错。漪澜又问:“那福儿和昭儿记住了吗?”她从不偏颇。

    “记住了。”福儿和昭儿异口同声的道。

    漪澜亲亲女儿的小脸蛋:“福儿和昭儿是女孩子,额娘不要求们做个顶天立地的人,额娘只要们活的健康快乐就是。”女孩子和男孩子的要求不一样,虽然三个孩子从小一起上课,但是以后就不同了。皇太极已经在考虑要成立一个上书房,专供皇子皇女读书。鉴于满洲人识字不多,而他的儿子要不已经成年,要不还很小,就暂时搁置了这个计划。漪澜不关心其他女人的儿女,反正现在小八还小,而福儿和昭儿有她教导就行,那上书房到了北京再成立也行。

    “好了,为了奖励宝贝们认真读书,额娘决定带们去湖里划船,们不是一直想去摘荷花吗?”漪澜还未说完,三个豆丁都欢喜的叫起来,漪澜笑道:“但是们要答应额娘,不能乱跑,不能让宫女姐姐们找不到们才行,能不能做到?”

    “能!”三个孩子高声答道。

    漪澜向门栏处的皇太极投去一瞥,问道:“那宝贝们去玩耍,要不要带上阿玛呢?”

    “当然。”机灵鬼福儿首先发现了皇太极,蹦蹦跳跳的跑过去拉着他的衣角道:“阿玛,陪宝贝们去划船吧。”看来福儿还真是高兴,连一直端着的长姐架子也忘记了。平时漪澜不准他们几个私自去水边玩耍,所幸孩子们都很听话。

    皇太极弯腰将宝贝女儿抱起来,面对三双闪着光的眼睛,道:“乖宝贝,阿玛陪们去。”

    “哦。”三人都欢呼起来。

    皇太极叫来德顺让他去安排船只,漪澜让晃阿准备吃食,黄鹂、紫鹃、苍鹭并八个二等丫鬟随行。福儿一手牵着弟弟,一手牵着妹妹,三人唱着儿歌往御花园走去。

    待上了船,宫女们哪能真让主子下去采莲,各自划了小舟荡开一池碧水在荷花丛里穿梭。漪澜交待三个豆丁乖乖的就在这里看,晚上煮莲子粥吃才止住了他们跃跃欲试的心情。

    漪澜指着花丛中开的最好的一只芙蕖笑道:“孩子们,咱们来背诗吧。看谁背得最好,这只荷花就做彩头送给他。”

    “好。”三个小包子都很有信心,对那花倒是不怎么在意,只是想在阿玛额娘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漪澜出题道:“就背写莲花的诗句吧,每首诗只能背一次,从年纪最小的昭儿开始,好不好?”福儿和小八点点头,姐姐和哥哥是该让着小妹的。

    昭儿坐在阿玛的怀里,摇摇脑袋,想了想:“那昭儿就背个最简单的乐府诗。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摇头晃脑的,还真有那副架势,断句也是对的。船舱里的人都很给面子的鼓掌夸奖。皇太极搂着女儿的小身体笑道:“阿玛的宝贝闺女哟,和姐姐小时候一样聪明。”顺带夸奖一下福儿。

    漪澜向皇太极笑了下,这阿玛当得很称职嘛,小孩子的心里把握得不错。漪澜扭头对端坐在凳子上的儿子笑道:“小八,到了哦。”

    小八清清嗓子道:“我来背一首诗仙李白的《古风》。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他一脸严肃,小小年纪,背起诗来,竟很是沉稳。漪澜奖励儿子一个芝麻酥饼,看着他破功,把饼子迅速吃下去,笑道:“儿子真是厉害。”小八抬起头,见阿玛额娘,姐姐妹妹都一脸骄傲的看着他,微微红了小脸。

    漪澜递给儿子一杯蜂蜜水,对福儿道:“福儿是长姐,可得拿出长姐的威势来,不要输给弟弟妹妹哦。”

    福儿抬抬下巴,道:“弟弟妹妹好多诗都是我教的呢。额娘可不要小看我。我就给大家背周邦彦的词《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那福儿知道这首词的意思吗?”皇太极问道。

    福儿毫不犹豫的答道:“福儿知道。这是讲词人久居外地,消夏思归的情思。”

    “真是聪明。宝贝们都是好样的。阿玛和额娘为们自豪。”漪澜毫不吝啬对孩子们的夸奖,又问:“们都背得好,那只有一支荷花要给谁呢?”

    三人面面相觑,只顾着表演,早忘记那花了。不得不说,漪澜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的方法是很不错的。福儿道:“我是长姐,要让着弟弟妹妹。”

    小八鼓鼓包子脸,正经道:“我是长兄,要让着小妹。”福儿排行第十,小八也不是皇太极的长子,他们的长兄长姐论是皇太极教的,漪澜表示很无力。

    昭儿望望姐姐,又望望哥哥,笑道:“那妹妹就不客气啦。”福儿和小八都很疼爱最小的妹妹,觉得她天真可爱,漂亮聪明,一直把她捧在手心里,什么都让着,宠着。昭儿也很懂事,有好东西也从不忘记哥哥姐姐。

    皇太极和漪澜相视一笑,对儿女们的亲密友爱很是满意。

    一行人乘兴而出,尽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