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都市小说 > 清穿之猗兰小筑 > 29 第二十九章 天机已改
    大祭司是长生天的使者,是最接近长生天的人,是蒙古族人心目中的神子。由此可见,大祭司的地位之高。大祭司平日里并不和蒙古族人一起居住,他有自己单独的居所。

    漪澜听见大祭司为了觐见皇帝陛下,特意赶来科尔沁的时候有些诧异,当大祭司要求见自己的时候就更奇怪。大祭司年事已高,几乎都不出门,平日里的祭祀活动也多由他选好的下一代大祭司来完成。也就是说,大祭司现在基本上只是挂个名头,被荣养着而已。

    德顺引着漪澜走进了皇太极的蒙古包,这是皇太极专门用来办公以及会见部下的,晚上并不在这居住。门口有几个皇太极的亲卫守着,周围也是正黄旗兵士,乃是皇太极的心腹之人。这么大的阵仗,漪澜预感即将发生的事情不简单,暗自提防。

    德顺亲自打开帘子,见漪澜走进去后,就站在门口,老僧入定般一动不动。几个亲卫虎目里泛着精光,密切着皇帝帐前的动静。

    蒙古包里光线明亮,只有三个人。漪澜先给皇太极行礼,又扶起给自己行礼的海兰珠的阿玛寨桑贝勒。最后漪澜挥手免了大祭司的礼。大祭司已是八十岁高龄,发须皆白,身体却很结实,目含睿智,一点不像个耄耋之人。

    大祭司一眼不错的盯着漪澜,倒叫漪澜有些心虚。莫非这大祭司当真能窥天机,看出自己是个冒牌货?一时之间,没有一个人讲话,屋子里落针可闻。漪澜目光坦然的迎视大祭司。就在漪澜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大祭司的小指动了动,微笑着对漪澜点点头,退到座位上坐了。

    皇太极和寨桑见状,也和缓神情,各自落座。“兰儿,过来。”皇太极招手道。漪澜对寨桑点点头,目不斜视的向皇太极走去,并不多看大祭司一眼。

    “兰儿。”漪澜一坐到皇太极身边,便被拉住手,有些惊讶皇太极的手心竟然有些汗湿。漪澜关切的瞧了一眼皇太极,只见他嘴角微微抿起,双眼冒出精光,散发出一股帝王的威压来。不过这威压对她却是柔和的。

    漪澜顺着皇太极的眼光看去,寨桑此时鼻尖已见细汗,紧扣的领口在这十月的天气里也润湿一片。不过,那大祭司却是拿着茶盏,品味着贡茶。双眼微眯,双唇微翘,脸泛红光,显然是一副极为享受的样子。不愧是大祭司,瞧这淡定的藐视帝王的样子!漪澜暗赞一句。

    不管皇太极和大祭司在那里打着什么擂台,漪澜端起面前的青花缠枝杯,淡淡的抿了口茶,急什么?心急可是吃不到热豆腐。大家就来比一比定力吧。漪澜将另一只茶杯端给皇太极。

    皇太极带笑的看一眼漪澜,接过她手里的茶杯,也开始品茶。至此,屋里的三人似乎都对这据说是明朝来的名茶怀有极大兴趣,倒也不大眼瞪小眼啦。漪澜抿嘴一笑,打开沉默,也替最不知所措的便宜阿爸解围,道:“皇上,今儿可是吹什么风,大祭司和阿爸一起来啦?”

    寨桑松口气,对女儿的盛宠有些明了——敢当着众人的面,在皇上开口前先说话,皇上也不责怪,就凭着海兰珠的地位,科尔沁也会繁荣的。寨桑心里对妹妹有些不以为然,手心手背都是肉,海兰珠和大玉儿,在寨桑心里的地位都是差不多的。何况,寨桑也不傻,哲哲已经是科尔沁的过去,科尔沁的未来还要看海兰珠。想到这里,寨桑看了一下并坐在皇太极身边的大女儿,不得不承认海兰珠才是科尔沁最美丽的明珠。

    “朕也不知。这还得问问大祭司才好。”皇太极道。两人的眼睛自然而然一起投向大祭司。

    大祭司这会儿也不装木头人啦,笑着道:“听闻皇上带着宸妃娘娘来了科尔沁,我自然是要来拜见的。”拜见皇上,还是宸妃呢?

    老狐狸!漪澜暗骂。面上却是一副和煦的表情,也不开口,谁不会演戏呢?

    “大祭司远道而来,朕是必要好好款待的。”皇太极笑道:“既然大祭司喜欢这西湖龙井,朕也不吝啬,大祭司回去时就带上几包吧。”大家一起打太极。

    大祭司站起来,微微弯腰道:“如此,多谢皇上啦。”

    “哪里,哪里?”皇太极笑得极为真诚:“大祭司,不如尝尝这里的小点心,是南边来的厨子做的,福儿最是喜欢啦。”福儿还不能吃点心吧?皇太极太能扯啦。这不是说大祭司和一个小孩子一样么?皇太极真是损。

    “能得十格格喜欢的点心,必是极好的。”大祭司拿起一个小麻花咬了一口,赞道。哎呀,大祭司,的牙口可真好。

    漪澜眼珠一转,笑道:“皇上,我可要去看看福儿啦,此时她怕是饿了。”

    此话一出,其余三人皆是目光一闪。皇太极拍拍漪澜的手,笑道:“还是去吧,饿着朕的宝贝女儿可是不好。”

    “娘娘且慢。”大祭司道。终于说正题了。皇太极和漪澜都暗暗松口气,但寨桑的心眼却是提到了嗓子口。漪澜察觉道寨桑的情绪,淡淡的瞟了他一眼,寨桑反而镇定下来。

    “皇上,”大祭司走到屋子中央,很是恭敬的鞠躬行礼,道:“您要的答案我已知晓。”

    “快说。”皇太极握紧拳头道,语气急促。漪澜伸手握住皇太极的拳头,慢慢安抚着,皇太极果然放松下来。

    “宸妃娘娘的命格已改。”大祭司抬首,温和的目光便望向漪澜。漪澜接收到大祭司的善意,只挑了挑眉。

    “如何?”皇太极问。

    “娘娘曾逢大难,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娘娘正是此例。”大祭司道。

    天聪九年海兰珠曾被谋害,差点一尸两命。皇太极有些着急,问道:“后福怎说?”大祭司,能不能不要说句话,喘口大气?

    大祭司又向漪澜一望,似是在确定什么般,后坚定说道:“此时的娘娘面有佑亲、旺家、兴国之象,命格极是清贵,乃女子之冠。”

    大祭司的话沉甸甸的,一字一句敲打在皇太极三人身上,越到后来,就越是心惊。皇太极虎目精光四射,直指大祭司,一字一顿道:“再说一遍。”此时,皇太极已经走到大祭司的身边。

    大祭司毫无畏惧道:“宸妃娘娘,乃是天赐大清之福祉,是大清的贵人,将会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天下?天下!皇太极心中的喜悦再也压制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道:“天佑大清。”回身紧紧拥着漪澜道:“兰儿,我大清一定能攻占明朝的大好河山,南方,也将是我大清的领土。”

    “是。皇上。将是这个天下的主人。”漪澜拥着皇太极,眼框也不禁湿润啦,原来皇太极把大祭司招来是要给自己批命么?

    皇太极在漪澜的安慰下冷静下来,回头道:“说,大玉儿是将要母仪天下之人么?”皇太极锐利的眼光向刀子般向大祭司涌去。

    大祭司面不改色的摇摇头,道:“可惜。庄妃娘娘本可勉强为之,但是长生天的旨意不是我等能更改的。”大祭司温和的看着漪澜道:“长生天有更好的人选,庄妃娘娘只好让贤。”

    “此话当真?”皇太极沉声道:“如若有假,长生天将降罪予,将会是科尔沁的罪人。”

    大祭司道:“我以长生天和科尔沁族人的性命起誓。”大祭司还是很有威信的。

    “好!好!好!”皇太极连叹三个好,哈哈大笑道:“长生天必会降福科尔沁的,大清也会保护科尔沁的。”

    大祭司目的达到,目含热泪,拜倒在地,道:“科尔沁忠于大清朝,世世代代。”寨桑也跟着跪地起誓。

    皇太极亲自扶起二人,道:“们是我大清的大功臣。朕要好好的封赏们。”

    大祭司推却道:“皇上圣恩,莫不敢负,但我却受之有愧。”说着,看了一眼漪澜。

    皇太极自是明白,他接着道:“既然大祭司推辞,朕也不好勉强,只能加恩于科尔沁啦,相信大祭司也是乐意的。”大祭司地位崇高,自然是不再需要高帽子。

    “朕就封寨桑贝勒为和硕忠亲王,封寨桑之妻博礼为和硕贤妃。”兰儿的父母自是不能亏待,“封吴克善为和硕贝勒。”

    “谢皇上。”寨桑这一受封,可谓是蒙古各部里身份最高的,加之有两个女儿是皇帝后妃,他掌管的科尔沁一支必定会更加强盛。历史上,他这个亲王还是顺治帝追封的呢。

    “们下去吧。”皇太极道。待两人告退,皇太极便回到书桌边亲笔写下圣旨,漪澜在旁磨墨,可真是红袖添香。

    皇太极写的是满文,速度极快,一会儿便写完了,招来德顺让其去颁旨。此时,他心中最大的心结已解,便舒展了越到科尔沁越紧得眉头,拥着漪澜细细的体会这一刻的喜悦和温馨。

    寨桑回到蒙古包的时候,博礼正在焦急等待着。她不停的在地面上走来走去,一见寨桑,便问:“我的兰儿怎么样?”

    “唉,”寨桑摘下汗湿的帽子,道:“兰儿很好。倒是玉儿……”

    “玉儿怎么了?”大玉儿是博礼手心里的宝贝。

    寨桑道:“大祭司说玉儿,虽有磨难,但也算遂心。”大祭司这句话其实也算是美化了,他本意是想说“虽然遂心,但偶有磨难”。一句话,颠倒顺序后,就是完不同的意思。

    “那妹妹的来信?”博礼小心翼翼的问道。

    说起这事,寨桑的脾气就上来啦,骂道:“妇人之见。皇上的事情是我们好左右的?要想想,女儿和妹妹谁和我们更亲?”

    “那玉儿?”博礼迟疑道。当然女儿更亲,哲哲无宠无子,看样子已经被科尔沁放弃。

    “各人有各人的命,玉儿的福分说不定在后面呢,要不要太担心啦。”寨桑对妻子还是有感情的,说道最后语气也软化起来。

    皇后哲哲的打算就这样被大祭司的一句话搅得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