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 五 爱的呼唤
    百度搜索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或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前言通过前面易中天教授的点评,我们从墨家那里学到了要平等互利博爱;从道家那里学到了要真实、自由和宽容;法家人物虽然刻薄寡恩,但法家对维护社会秩序与保证执法公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法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即公平公正公开。这个思想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墨道法三家的思想虽然都有后世可以继承的精华,但无可置疑的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刻的还是儒家思想,那我们该如何认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又留给我们一些什么呢?

    正文要知道儒家留下了什么得知道儒家什么,实际上诸子百家的点是不一样的。墨家的是‘社会’;道家的是‘人生;’法家的是‘国家’;儒家的是‘文化’。孔子的两个学生子贡子路都曾问过孔子一个问题,管仲这个人怎么样。管仲是齐桓公的国相,原来是辅佐公子纠的,公子纠和齐桓公为争夺国君地位打起来,最后公子纠被齐桓公杀了,而管仲作为公子纠的老师不但没自杀,反而去辅佐公子纠的政敌齐桓公。这事在子贡子路看来不像话,所以子贡子路都问孔子,管仲这个人不怎么样吧,然而孔子却对管仲却给了很高的评价。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任)矣《论语宪问》。微管仲就是没有管仲的话我们会怎么样呢,我们会披着头发,衣服往左边开着了。什么意思,在当时的华夏民族看来一个文明人是不能披头发的,头发要缠起来盘在头顶,插一根簪子。如果是贵族还要加一顶帽子。衣服的衣襟是不能往左边开的要往右边开,这是文明人。如果披着头发衣襟往左边开那是野蛮人。也就是说孔子认为如果没有管仲保证了我们中原地区的华夏文化,我们华夏族就变成野蛮人了,这个问题更大更严重。因为按古人的道德,‘君辱臣死’,就是君受到了侮辱做臣的要自杀,这是道德问题。头发怎么梳衣服怎么穿那是文化问题。按道德标准管仲是不道德的,但他保存了文化因此他的功劳非常大,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孔子那里文化高于道德。文化高于道德是孔夫子超级伟大的地方。我们中国人或说华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之所以是华人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从来就没中断过,以至于我们中国人,我们华人走向世界,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华人。有一部电影《刮痧》是讲中西文化冲突的,里面有这么一个情节,就是有个中国人在一个美国老板的公司里打工,当然是高级白领了,在一次宴会上中国员工的儿子和美国老板的儿子吵起来了电影丹尼斯,向保罗道歉。--这不算什么。;df;/dfn--不行。快,给保罗道歉。--(强行关掉了游戏机)--我都快赢了。--说对不起。--孩子打架一会就好了,算了吧。--快说,我数到三,1,2,2.5。--哼。

    正文后来这个中国人被警方以虐待罪告到法庭。为什么?因为他儿子身上有刮痧的痕迹,美国人看不懂以为这个小孩受虐待了。起诉他,就把这个美国老板叫道法庭上来作证电影在许先生的颁奖仪式上,是不是儿子保罗和丹尼斯为了玩暴力游戏打了起来?--怎么知道的?男孩子打架在所难免。--但许先生的反应太过分了,当时许先生火冒三丈,重重一巴掌打在丹尼斯头上。--不是这样的。--他是不是当着的面打了丹尼斯--昆兰先生,请回答。--他打了—

    正文出了庭这个中国人就去找美国老板。--我把当朋友却出卖我,怎么还能指望我和一起工作。--我讲了事实,不该打孩子。--我为什么打他,为什么,我自己的儿子,我打他是对的尊重,给面子,懂吗。--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打孩子是对我尊重。--不可理喻。

    正文当然这个电影最后有个很好的结局,就是美国老板自己去做了一次刮痧,发现刮痧很舒服的,那不是虐待,然后出庭作证,把衣服掀开给法官看他背上刮痧的痕迹,说这不是虐待,不是打,是一种特殊的治疗,大团圆的结局。当时我们中国人看电影时,看到前面打孩子那个情节时都笑,因为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的。如果儿子跟别人的儿子打架,要给对方面子肯定是打自己儿子嘛,这个观念是从哪来的,儒家。前面节目中讲过孔夫子的一句话: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就是在法庭上作证时,做儿子的要替老爸隐瞒,做爸爸的要替儿子隐瞒,这是正直,这是真实,这是孔夫子的观点。按照这个逻辑友为友隐嘛,既然是我哥们,在法庭作证就说没打嘛,这是第一条,孔夫子影响的。第二条,面子问题,面子这个观念和儒家思想也有很大关系,儒家讲什么呢,讲道德,儒家是最喜欢讲道德的,但我们注意儒家的道德有个特点,一律都是二人之德,从来都不单方面讲道德。比方说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一直发展的我们今天,比方说尊师爱生,它一定是同时向双方发出道德要求,不会单方面只要求某一个人守道德。所以儒家的特点是什么,是人与人不平等,注意君仁臣忠,父慈子孝道德标准是不一样的,是不平等的,但它要求对等,就说不能说只要做儿子的尽孝道,做父亲可以胡作非为可以虐待儿子,不可以,父要慈,做臣子的要忠于君王,不等于说这个做君王的就可虐待臣子,不可以,君要仁,它是对等的,它不平等但是对等,所以孟子才说,君视臣如土芥,臣之视君如寇雠(愁)。就是对我不好我就可以对不好,因为道德是双方的要求。老百姓的话就是,不仁休怪我不义,所以按儒家观点是不可以对一个人单方面提出道德要 求的,要求人家讲道德必须自己先讲道德,而我们现在很多人老在指责人家不道德时,他自己先就不道德,儒家讲对等就产生了一个要求:面对。我们两个人虽然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作为对等的人我们必须面对面,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师生,要面对面,面对面就要什么呢?面子。没有面子怎么对面,对人家呢,因此必须君也有面子臣也有面子;父也有面子子也有面子;夫也有面子妻也有面子;兄也有面子弟也有面子;朋友和朋友,那肯定是都要有面子,有了面子就可以面对,有面子我有面子,对起来,这叫什么?对了,不对上了嘛。如果我不小心伤害了的面子,我应该怎么说,对不起。对不起什么意思呢?哎呀,我呐是想对的,不是不想对,我也懂要 9762.quot; 面对的道理,可老人家面子这么大,我呢小人一个,面子这么小,我想对,我对不起啊,对不起是这意思。这时对方就说没关系,就是我们没有发生关系,就不存在对不对得起的问题了,但是我现在搭了的话,我们就对起了嘛,用四川话叫对得起了嘛,咋个对不起嘛。对起来了嘛,所以按照对等原则那个美国老板应该做的事是打自己儿子一耳光,这就对了嘛,对上了嘛。可美国人不懂我们中国人这个弯弯绕,还傻乎乎的说,打的儿子是给我面子,是什么逻辑?他想不清楚,中国人明白,而且那个中国人在打他儿子时想都没想过,第一反应就是打。为什么呢?说明这些东西已经变成了我们的文化无意识。所谓文化无意识就是一事当前我想都没想我就这么做,由此可想见儒家的影响是何等之大!于别人也可以加之于动物,包括对动物的不忍。第二,不忍之心是道德的基础,人必须有这样一颗恻隐之心不忍之心,才可能成为道德的人。为什么,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句话我理解就是,我们这种普通人难免做点坏事的,太难了吗,要我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太难了,那怎么衡量一个普通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就看他有没有这颗不忍之心,有这颗心就行了,这叫做论心不论迹,因为人活在世上他有时难免,比方说犯点错误,做些不忍之事,但是要有不忍之心,这是底限。第三点,有了这颗心就可以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不忍心受害,我想着他也不能受害,我不伤害所有的人,最后是所有的人都不受到伤害,这就是美好的社会,所以这个恻隐之心是仁爱这个范畴中最重要的内容,而且这样的一颗心应该是不止对人的。我在《南方人物周刊》上看到一篇文章叫《老鼠,作为证据》,作者叫刘瑜。我非常感动,可能是个女孩子写的。她说有一天早晨在厨房里听到吱吱的叫声,叫得很惨。后来发现是她同屋的另外一个女孩用了一块粘老鼠的粘板粘住了一只老鼠,这种灭鼠的方法是老鼠跑上去以后就下不来了,越挣扎粘得越紧,最后心力衰竭而死。她说她看着非常难受,我马上想起我小时候邻居的老爷爷用一个老鼠笼子逮住了一只老鼠,然后用一壶开水活活地把老鼠烫死了。刘瑜发了这样一个感慨,生而为老鼠不是它的错,这是让她受不了的第一点,第二点是,她说即便是龌龊如一只老鼠,它也有生命,它也有感受,它也会痛苦。最糟糕的是它的痛苦还会传染给。我觉得这篇文章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真正的人道主义是连对动物的虐待虐杀都不能忍受,包括那些我们要捕杀的动物,包括食用动物,实验动物,这就是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之心,就是仁爱之心。事实上儒家留下的这方面的遗产还有很多。比方前面谈到的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现在已经成为现代法治的主流意见了,叫做免证特权。已经有一些国家立法,近亲属可以拒绝在法庭上做出对自己作为亲属的被告的不利证词。搜集证据警察去查,查不到这个证据是警察的事,我作为近亲属没有义务给们警察破案提供方便,叫免证特权,仁爱吗,这也是仁爱。这是一种文明的标志,社会进步的标志,由此我们可看出先秦诸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儒家的思想当中的很多的一部分是可以和现代观念对接的,因此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可以抽象继承的。事实上,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也就是仁爱,是儒家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向人类,世界发出的爱的呼唤,我们应该回应这个呼唤,实践这个呼唤,这就是仁爱,那正义和自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集告诉大家。

    百度搜索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或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