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鲍鹏山新说《水浒》 > 第四章 明于知礼义,陋于知人心
    百度搜索 鲍鹏山新说《水浒》  或 鲍鹏山新说《水浒》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武松把事弄砸了。

    我们且不看这样一个大男人,竟然差点把潘金莲推倒,是多么的胜之不武。我们来看看他这段历来为人称道的所谓“义正词严”的话,都有些什么内涵。

    武松打虎时,他用了两件东西:一根哨棒,一双拳头。

    他这段话里,实际上,也有一根大棒,一双拳头。

    这根大棒,就是道德。

    这段话里包含着对潘金莲道德上的严厉贬斥,而且还拿自己做对比,也就是说,武松俨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潘金莲做道德的宣判。连骂两次潘金莲“不识羞耻”,还指斥她败坏风俗没人伦,甚至说她的行为等同猪狗。这一番正大光明的道德宣判得到了历来《水浒》评论家的喝彩,像金圣叹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赞叹武松的所谓“神威”,两次说武松的这番言论“字字响”;李贽连声道“武二真是个顶天立地汉子,不可及,不;ar.?;/ar可及!”其实,这很无谓。对他人进行道德批判,很容易声音洪亮,慷慨激昂,但未必使人心服口服。我们要知道,“明于知礼义,陋于知人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毛病之一,本来,知礼义不难,难在知人心。

    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当武松拿出道德的大棒来棒杀潘金莲时,潘金莲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其一,潘金莲一定非常清醒地意识到,道德不但不会保护她的幸福,反而是在剥夺她的幸福:道德当初陷她于不幸的境地,现在又阻止她摆脱不幸。她成了被道德抛弃的人,不受道德保护的人。

    那么,她为什么还要遵循恪守道德呢?所以,武松的这种做法,给潘金莲看到的是道德的狰狞、道德的残忍,道德对像她这样的弱女子的戏弄和压榨。潘金莲后来完不顾道德,决绝而去,难道武松没;s;/s有责任吗?

    其二,武松不仅利用道德的大棒来棒杀潘金莲,而且,他还真的亮出了他的打死老虎的拳头: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用拳头来威胁吓唬一个弱女子,哪里算得上英雄好汉呢!

    所以,在武松、潘金莲的这一番较量中,真正的失败者是武松。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有二:一、武松拒绝潘金莲,话说得义正词严,大快人心,但是,正如我上面分析的,除了他竟然使用了拿男人的拳头来吓唬小女人这样令人不齿的战术外,武松并不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是借用了道德、伦理等公共武器。试想一下,如果不用道德伦理这样的大道理,他还能说出什么样让潘金莲哑口无言的话?他还能说些什么让潘金莲心服口服?

    二、武松借用道德伦理这样的公共武器也不是不可以,因为潘金莲的行为确实在违背道德伦理。问题在于,即使手握道德伦理这样的战无不胜的公共武器,武松还是没有真正折服潘金莲,反而把她推向远方,至少是推离自己。推离自己没有问题,但把潘金莲推离武大就有了大问题。本来潘金莲与武大的夫妻关系就非常脆弱,靠封建伦理维持,靠封建道德赋予男人的特权维持,现在,武松这 6837.quot; 样的行为,只能让潘金莲更加绝望,并且在绝望中更加不顾一..切。后来潘金莲投入西门庆的怀抱,不能不说,武松有责任。

    如果我们在使用道德伦理这样的武器时,结果不是让人信服道德伦理,反而使之更加决绝地破坏道德,难道能说我们胜利了吗?

    需要说明的是,武松的目的不是拒嫂,骂嫂,更不能是不可收拾时的杀嫂,武松的目的是要哥哥武大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平静的生活。

    但是,当武松举起道德的大棒和自己的拳头时,他固然砸碎了小女人潘金莲,也砸碎了武大的家庭。

    从这个角度看,武松不是失败了吗?

    事已至此,武松当然不能再在兄嫂家呆下去。 4ed6.quot; 他只好又搬回县警察局宿舍住去了。武大呢?有潘金莲管着,也不敢去寻武松。;ar..;/ar

    《水浒》作者感叹道:“骨肉翻令作寇仇”。这样的结果,《水浒》作者当然归咎于潘金莲,但是,武松实际上也负有很大的责任。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局面还能改变吗?骨肉亲情还能挽回吗?叔嫂之间的僵局还能打破吗?我们知道,像潘金莲这样曾经对武松一往情深的人,心中一定还余情尚存,如果有机会,她一定会原谅武松,那么,武松会不会吸取这次的教训,用智慧解决难题呢?

    百度搜索 鲍鹏山新说《水浒》  或 鲍鹏山新说《水浒》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