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传统下的独白 > 十 妈妈·弟弟·电影
    百度搜索 传统下的独白  或 传统下的独白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如果我说我喜欢弟弟,那我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这段原因说来话长,可是又不能不说。

    想当年妈妈生了四个女儿以后我才出世,接着又来了两个妹妹,那时候我以一比六的优势,在家中的地位如日中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爸爸妈妈对我的宠爱无以复加。但是好景不长,我虽力足空前,却势难绝后,命中注定我又有个宝贝弟弟,他的降生使我一落千丈,从宝座上掉将下来,因此我对这个quot;篡位的小流氓quot;实在很讨厌,一见到他那贼头贼脑的贼眼与后来居上的油脸就不开心。

    我们平常叫弟弟做quot;阿八quot;,可是妈妈似乎不喜欢这个称呼,她希望我们尊称他作quot;八少爷quot;,而她叫起弟弟来,名字就多了,除了quot;心肝quot;、quot;宝贝quot;、quot;金不换quot;、quot;小八哥quot;等十几个正规呢称不算外,她还经常改用新的名字来呼唤这个小流氓:比如说妈妈看了quot;小飞侠quot;回来,她就一连叫弟弟做quot;彼得潘quot;,叫呀叫的,直叫到另一场电影(比如说《辛八达七航妖岛》)散了场、于是她又兴高采烈的带了一个新名称回来,改叫弟弟做quot;辛八达quot;。少则五天,多则半月,整天都会听到quot;辛八达quot;,quot;辛八达quot;,quot;辛--八--达quot;!

    古人择善固执,妈妈却择电影固执。妈妈三天不看电影就觉得头昏脚软人生乏味,电影是妈妈的命根子,也是她唯一的嗜好。妈妈说她有三大生命:第一生命是她自己;第二生命是弟弟,第三生命就是电影,她统其名曰quot;三命主义quot;;并扬言三者一以贯之相辅为用,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极富连环之特性。

    由于quot;生命quot;攸关,妈妈不得不像喜欢电影那样喜欢弟弟,或是像喜欢弟弟那样喜欢电影,妈妈虽说她用心如日正当中。对八个孩子绝不偏心哪一个,可是我们都知道妈妈的心眼儿。长在胳肢窝里,除非quot;一泻千里式quot;的场合,才偶尔骂到辛八达。

    所谓quot;一泻千里式quot;是妈妈骂我们的一种基本方法,只要我们八个孩子中的任何一个得罪了妈妈,妈妈就要采取quot;惩一做八quot;的策略,一个个点名骂下去,因人而异,各有一套说词。绝无向隅之感,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八面玲珑人人俱到。比如说三小姐使妈妈不开心了,妈妈并不开门见山直接骂三小姐,她先从大小姐不该买那件黄外套 5f00.quot; 开始,然后顺流而下。谴责二小姐不该留赫本头,再依此类推,直骂到么小姐的第六号男朋友的大鼻子为止。这种骂法,既可得以偏概之功;又可收举一得八之效,因材施骂,报怨以直,个个鸣鼓小攻一番,不失古诗人轻怨薄怒的风度。但有个例外是,阴险的辛八达经常是个漏网者,因为他很乖巧,一看到妈妈quot;骂人开始quot;了,他便赶紧跑到厨房去烧开水,等到妈妈骂完么小姐刚要峰回路转枪口对他的时候,他便准时把热腾腾的红茶从门外端进来,那种唯恭唯谨的嘴脸、必信必忠的姿态、清白此身的尊容,再加上举案齐眉的红茶,四种攻势立刻使妈妈化干戈为玉帛,拨云雾而见青天--笑逐颜开了。大喜之余,妈妈立即转换主题,品茗大谈quot;辛八达孝感动天录quot;,誉辛八达为二十四孝外一章;曾参以后第一人;quot;生民以来,未之有也!quot;……一天夜里我偷看辛八达的日记,他写道:;rk..;/rk

    今天小施故技,老大又被quot;红茶战术quot;击垮,转而对我谬许不止。不过妈妈似乎对quot;八quot;这个数字很偏爱,只骂七个人犹意未足,所以把老太爷抬出来补骂一阵,小子何人?竟劳动老子代我受过,实在不幸之至。感而有诗,成六绝一首:

    他们人人挨骂,

    例外只有阿八,

    妈妈创造儿子,

    儿子征服妈妈!

    妈妈的半部自传就是一部电影发展史。妈妈从十几岁就开始看电;bdo;/bdo影,那时还正是默片时代。四十年来,妈妈从黑白看到彩色;从真人看到卡通;从平面看到立体;从无声看到身历声。不但如此,妈妈还看白了嘉宝的头发;看老了卓别林的神情;看死了范伦铁诺的风采;也看花了她自己的眼睛。这种赫赫的历史背景使她轻易取得了电影quot;权威quot;的宝座,妈妈也不谦辞,她的座右铭是:quot;天下万事,事事可让,碰到电影,绝不后人!quot;但是电影界的日新月异,新人辈出,未免使妈妈很辛苦。有一次我半夜醒来,竟看到她戴着老花眼镜,坐在灯前,口诵心维,用起功来,我蹑手蹑脚走到她后面去看,吓!原来她念的是一大串美国新歌星的名字与履历!其用情之专、用力之勤、用心之苦,真可为千古壶范而无愧色!妈妈虽不忘新人力争上游,可是在不经意间,仍可见其心折于者明星而讨厌这些后起之秀。她最痛恨普莱斯利,本来早有挞伐之意,想不到六小姐与么小姐却对猫王大为倾倒、大为卿狂,妈妈一人难敌两口,何况贬斥新星容易被人戴上老顽固或不时髦的帽子,那又何苦来?所以妈妈不久也就软化了,她在两位千金促膝大谈猫王从军史的当儿,偶尔也插嘴说:quot;不错,猫玉的嗓子也不错,他有几个调门是学平克劳斯贝的;而他的鼻子又很像却尔斯鲍育!quot;其倦念故老之情,不但飞舞于眉字,而且摇滚于脸上,大有白头宫女谈天宝之慨!有一次她看了一出《洪水神舟》的默片,归来大谈不止,无声电影把她带回到青春时代,那天她非常兴奋,躺在床上犹哺哺自语,说个不停,反复背着《琵琶行》里的一句:quot;些时无声胜有声!quot;

    妈妈最会看电影,也最能在电影里发挥美学;rk;/rk上的quot;移情作用quot;。她积四十年之经验,一日心血来潮,作了一篇《影迷剪影》,其中有一段说:

    观影之道,贵乎能设身处地,要能先明星之忧而忧而不后明星之乐而乐,我看到那女明星喜怒哀乐,我早就喜怒哀乐,我虽是个资深的观众,可是当电影开演时,我就摇身一变为女主角了!她生气,我发怒;她出力,我流汗;她志在求死,我痛不欲生,一定要这样,才能心领神会,得个中三味,那时一定要陶然忘我,深入无我之境,魂不附体,舍己为人,凡不能自我牺牲的,都得不到顾quot;影quot;自怜的乐趣!

    妈妈把这篇大作油印出来,见人就送,我也幸获一份,此后有指南在手,时开茅塞,再也不怕人家笑我是外行了!

    妈妈是六十年代的新派人物,她最恨老、最不服老,想当年爸爸曾为她仗义执言道:quot;谁说妈妈老?比起玛琳黛德丽来,她还是小孩子!quot;妈妈最讨厌人家问她年纪,她的年纪也始终是个未知数,我只风闻她已五十岁,可是她却偷偷告诉张太太她只四十五,并且三年来一直没有打破这项纪录,据初步判断,未来也很有冻结的可能。其实话说开来,世界上哪个女明星不瞒岁数?有明星为证成例可援,妈妈气势为之一壮,心安理得了!

    不过,别看妈妈上了年纪,满头黑发的她实在与那些祖母明星们一样的年轻,而她对生活的兴致与乐趣,更远非像我这种少年落魄的文人所能比拟。我记得她第十二次看 href='2773/i#039;《乱世佳人》的时候,早晨九点钟到电影院里,直到晚上九点钟才回来,从这种雅人深致的热情、老当益壮的雄风,岂是一般妈妈比得上的?何况妈妈还屡施惊人之举,遇有文艺巨片,缠绵悱恻,在电影院里坐上七八个小时,本是家常便饭拿手好戏,老太视此固小芥耳,何足道哉!

    妈妈生平最大的遗憾大概就是生不逢时未能献身银幕了,但聊以自慰的是,人生本是个大舞台,有演员也得有观众。妈妈说她既不能quot;巧笑倩?兮quot;于水银灯下,只好quot;美目盼兮quot;于电影院中。委曲求之余,妈妈不但成功地做了一个伟大的观众,并且把六位千金和辛八达训练成大影迷,个个精谙影星家传,银幕春秋。最要命的是,我这个quot;不孝有三,不爱电影为大quot;的长子最使她失望,幸有弟弟善母志克绍箕裘,俨然以未来明星自期许,常使妈妈厚望不已。有一次妈妈居然打破一向不信释道鬼神的惯例,在老佛爷面前焚香膜拜起来了,只见她五体投地扑身便倒,口中念念有词,词曰:

    别的母亲望子成龙,我却望子成电影明星,如果老天爷一定要我儿子成龙,那么就请成个王元龙吧!

    昔孟轲有母,史传美谈;今我有母如此,我死何憾?辛八达的妈妈呀!我服了!

    (后记)

    在台湾香港的几家报纸杂志一再围攻quot;浮夸青年quot;、quot;文化太保quot;的时候,我发表这篇文章,似乎不能不说几句话。

    我认为如果有quot;人心不古quot;的事,那就是后人不如古人有幽默感。司马迁的《滑稽列传》及身而绝就是一个显例。流风所被,好像一个人不板着脸孔写文章就是大逆不道!不写硬邦邦的文章就是没有价值!

    我不明白:为什么写文章要道貌岸然?教别人读了要得胃病;bdo.99lib.;/bdo?为什么写他们眼里的quot;游戏文章quot;就是罪过?quot;游戏文章quot;就不能quot;载道quot;吗?

    我要用这篇quot;quot;来示范给三十年代的文人看。在他们吹胡子瞪眼拿帽子乱丢的时候,不妨欣赏一下这篇quot;quot;深处的情节。个中的事实不必信其有,也无须信其无,总之能猜到我讽刺什么就好。看懂以后,再想想孔老夫子quot;谏quot;quot;有五义焉,……吾从其风(讽)quot;的话,总该惊讶:原来李某人的文章也是合乎圣人之道的!

    以上文及后记原登《文星》第五十六号,一九六二年六月一日台北出版。发表后,六月二十五日任卓宜发行的《政治评论》第八卷第八期上,有一篇所谓《为白话文问题代郑学稼辨诬》,其中指出:quot;李敖对叶(青)、郑(学稼)之文无能答辩,只得蝉曳残声到别枝去写《纪翠绫该生在什么时候?》和他的《妈妈·弟弟·电影》了。quot;同月,在张铁君发行的《学宗》第三卷第二期上,有一篇《此次文化问题论战之总述评》,其中也诬指:quot;被胡适心力支持的西化太保也蝉曳残声到别枝去考证《纪翠绽该生在什么时候?》谈他《妈妈·弟弟·电影》了。quot;到了十月三日,胡秋原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控告我,其中也谈到:quot;后来听说这小诽谤者写《妈妈我服了》,又自称文化大保谈梅毒去了。quot;上面这些文字,都是我这篇《妈妈·弟弟·电影》发表后的小插曲。在另一方面,我的quot;妈妈quot;在六月十四日来信说:quot;读了的大作,我们有同样的感觉--体无完肤,幸而那段后记,使我们稍慰于心。quot;我另外在公共汽车站旁边,还听到三位女孩子在吱吱喳喳地谈论这篇quot;妙文章quot;。我拉杂追记这些小事在此,小事在此,聊志墨缘。

    (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二日)

    百度搜索 传统下的独白  或 传统下的独白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