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谣言的特点 > 与你相守到老
    百度搜索 谣言的特点  或 谣言的特点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我七岁生日那天晚上,躺在床上,沉浸在没有人送我礼物的痛苦之中。这时候我的叔父叔母和堂姐都来了,送给我一套《安徒生集》。我第一反应就是翻了翻价钱,发现是50元钱,对他们的好感倍增。我看了几个短篇的,都是鲜为人知的故事。我抱着甜美的心境看,看到最后,就不甜美了。其中一篇讲一个伪装成可爱小男孩的天使,来到一个单身老头的家里,老头请他喝葡萄酒,吃苹果派,小男孩吃了以后,用箭把老头射死了。后来这个坏心肠的天使,又伪装成少年,杀死了跟他爱的少女;伪装成孩子,杀死了母亲……还有无故事性的“十二月份”,十二月份是不同的人,坐在同一辆火车里,在新年里降临,一一下车,篇一个接一个地讲他们的个性,特别是衣服。我觉得这篇是安徒生语言;bdi.99lib.;/bdi的登峰造极。

    这些故事和我以前看的任何童话都不一样。安徒生并不是写不来有happy end的故事,如果他写书的初衷是给小孩子看,他肯定是希望小孩子能够通过他的书,来了解人的世界,圣的世界,魔的世界,精灵的世界,人性纯净和灰暗的角落,并不管他给一个躺在床上准备入睡的小孩带来多大的震惊。

    很多人有所不知,《白雪公主》、 href='/article/4487.ht#039;《睡美人》、《灰姑娘》、《小红帽》、《青蛙王子》……都是格林这两个兄弟收集,删减,美化,包装的。看格林童话的小孩,比看安徒生童话的小孩要多,安徒生的故事并不如想象的那样脍炙人口,可能是因为安徒生更复杂,更辗转,更伟大。他的道理需要长大之后才能明白。很多人长大之后记不起来了,但是一旦想起来,比迎面扑来一盆凉水还要震撼。

    没有人能够超过伟大的安先生!不能只看《安徒生故事》,一定要看《安徒生集》!

    我又零碎地看了一些童书作家的,梅子涵的,秦文君的,郑渊洁的,外国无名作者写的“皇室家族从书”,我不想得罪人,但真的觉得失望。读的时候很带劲,读完之后,后悔自己为什么花了半天时间来读这些书。不是擅长模仿婴儿、调皮男孩和初中女生的语气,不是说句“谢霆锋真酷”,就能引起儿童读者的共鸣的;也不要只站在小孩的角度,讨好小孩;也不要想着“我的书是写给小孩子看的”。好的儿童书,能与相守到老——这是我定的标准。

    我长大以后,又重新补习了一些儿童读物(是跟言情一块补习的)。幸好看的都是好书,就算从成人的角度看,也是好书。由此可知,好的儿童书作者是多么厉害的一些人,不止要有一颗童心,还要有一颗博大的悲悯心。

    王尔德是我在“后童书时代”很是推崇的一位。我曾经学过他不少的语句,比如“头像不胜重负的芦苇一样,微微地歪向一边”,这些话都在我的作文里,被老师画上表示好的波浪线。他比安徒生还要悲伤。我喜欢 href='/article/964.ht#039;《夜莺》、《巨人的花园》。;cite.;/cite

    黑柳彻子的 href='2250/i#039;《窗边的小豆豆》,是一部极其好读的童书。我曾经在打折书店里,;ar99lib?;/ar向一个手拿教小朋友种瓜种豆的书的男子,郑重推荐这本书,他明显被我吓到了。他看看标价说:“反正只要七毛钱,就买了吧。”

    href='1723/i#039;《秘密花园》被郑重地穿且了裤头(即书封),“裤头”上说每个美国小朋友都看过。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推荐,声称这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书。我也觉得这是一本充满糖果色彩的书,结局绚烂,但是我不想看第二遍。

    href='2141/i#039;《夏洛的网》和日本女作家安房直子的一些短篇故事,是我在网上看的,前者是好莱坞“童话”的典型,关于梦想,勇敢,自由;后者是日本式的温馨加诡异。

    最愉快的是比利时人写的《动物的365天》,是动物写的极短极有趣的日记,每月一号就到了烹饪时间,教做糕点。我在微波炉烤了一个土豆饼,操作程序没有任何错误,但是那只饼硬极了,在地上摔都摔不破。

    童书的插图太重要了。我购书历史土最便宜的书是《牧童》。一毛钱。是长条的纸块折了几折,每一折都是极其漂亮的水墨画,我坚?信这是我的美学启蒙。后来知道《牧笛》是早期动画片,在欧登塞童话电影节上获金质奖。儿童并不一定记得看过的故事,但是他们会记得其中的画面,那些有潜质的小孩,就会画那些留在脑子里的美好的画面。

    我第一次听到“摄进灵魂”的这种说一话,是在三毛的《撒哈拉的沙漠》里,她给当地的人拍照片,当地的居民很生气,说她是要“摄进他们的灵魂”。就好像 href='2202/i#039;《西游记》上有一个金角大王,他的法宝是一个紫金红葫芦,他只要喊谁的名字,就能把那人的元神吸入葫芦里。

    而现在社会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别人给自己这种殊荣:“照我吧,写我吧,画我吧,曝光一下我吧。”但真正的艺术家珍惜的灵魂,是惊惶的、淳朴的、神秘的,几乎与神灵沟通的——是《诺阿诺阿》的灵魂。

    高更是成功了,无数张在塔希提岛上的写生汇成了一张《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何许人?我们往何处去?》。让我形容这幅画,我只能形容说:“画的是几个裸体土著人在采果子。”高更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没有用任何的模特,因为他们的灵魂己经被收录;也没有做任何调色的修改,而是直接把一桶太阳的颜色泼倒在画布上。

    在画完这幅画之后,高更就去自杀了,没有死成。三毛也是自杀的。而岛上的人,沙漠的人,那些还依然缓慢地步行在棕搁树下或是沙漠里的人,生活一点也没变。也毫无察觉,曾经有人那么膜拜和向往他们香香的灵魂。

    现在又在重放 href='2202/i#039;《西游记》了,金角大王可以用紫金葫芦吸取别人的元神和肉体,而最终,他也被葫芦收了。看到这一幕,我不再像小时候一样拍手称快。我想,最后灵魂被收走,溺在宝贝葫芦里无法自拔,死在其中的,还是艺术家自己。

    百度搜索 谣言的特点  或 谣言的特点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