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野蛮生长 > 范哈儿与张少杰
    百度搜索 野蛮生长  或 野蛮生长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我有一个朋友叫张少杰,是上世纪80年代很有影响的经济学家。90年代初他也一度下海经商,下海之初,我把他介绍给牟其中。有一段时间,张少杰在牟其中那儿当门客,每天吃火锅,聊天,觉得特别不过瘾,就想自己去做。他托我跟老牟说项,希望老牟给点儿钱,让他自己做一个咨询公司。我跟牟其中谈了以后,牟其中就很爽快,满口答应,而且通过我转告他,说可以给20万块钱,支持他去做一个咨询公司。当时张少杰是要跟劳元一合作(劳元一现在是第一上海中心的老板,“文革”时候的上海风云人物)。当我把牟其中的想法告诉少杰时,他非常不高兴,说这太小看人了。他当时自我感觉非常好,很牛×的,知名度不亚于现在的张维迎,觉得老牟才给20万,太低看他了,好像打发一个叫花子,所以很想不通。后来我告诉老牟,老牟就说:“他不会做生意,叫他来,我跟他说。”那时候南德的火锅算是一个招牌,所以就叫张少杰来吃火锅,很随意,吃完了就神侃,最后牟其中跟张少杰说:“20万起家开一个咨询公司已经很多了,要是我来做的话10万就够了,我考虑到不大会做事,还多加了10万呢。”张少杰为难地说:“怎么做?租个办公室这点钱就都没有了。”老牟说:“这个家伙不会做事,这样子,我告诉怎么赚钱,20万足够了。”少杰好奇地问:“那怎么做?”老牟说:“到上海打听一下哪儿最贵?是不是国际饭店最贵?去最贵的那个地方的顶层,就在那儿请客,请上海最牛的人,把这20万请完,花完,至少能赚200万。”少杰说:“这不可能吧?!”老牟说:“不信!我告诉,最重要的不是说有多少钱,而是别人认为有多少钱。”这挺有意思的,相当于我们现在说,一定要让投资者、让客户对有信心。他当时就说:“口袋里有多少钱没有人知道,但是别人认为有多少钱就会给多少钱的机会。所以如果在那个地方;cite..;/cite把这20万花完,请最牛的人都吃个遍,那整个上海就都认为是最有实力的,很多有钱人就跑来跟打交道,跟做事情,最后就会有钱了。”张少杰听了还是将信将疑,觉得这有点儿不靠谱,像坏人蒙事儿。老牟说:“读书人跟做生意的就是不一样,好,我再跟讲一个故事。”

    老牟讲的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四川有个军阀叫范绍增,就是傻子军长范哈儿。范哈儿那时在四川很落魄,于是就摇个船到上海,船靠码头时,吆喝一群挑夫上船挑大箩筐,筐里头是红纸包着的一卷一卷像钱一样的东西,挑夫们肩上的扁担嘎吱嘎吱直颤,说明这个筐特别沉,钱特别多。于是上海滩的人都知道范军长来了,钱太多了,挑得挑夫腰杆都要断了。所有的人都特别喜欢他,大家都愿意跟他结交,他就在一些豪华地方吃喝玩乐,今儿向这个借5万、明儿跟那个挪6万。

    因为都是特有钱的人在一块儿混,;q;/q大家都觉得没事儿:老范家这么多钱,藏着好几大箩筐呢!所以没人着急跟他要。就这么在上海滩折腾了好几个月,所有人都知道这家伙有钱,尤其是他那一屋子卸下来的大洋压根就没动过。过了一段时间,范军长突然不见了,所有借过钱给他的人都急了,就把他的房子给围了,围了以后就把那些筐都抢了,最后把那些红纸包打开一看,都傻眼了,原来都是青冈木。青冈木特别沉,一节一节的都用红纸包着,看上去就像现大洋一样。而范哈儿则拿着从上海忽悠的一大笔钱回四川折腾去了。老牟对少杰说:“一定得让人家认为有钱,才能获得成功。”后来,我也专门看了一些范军长的故事,还真有这么回事儿。

    其实范军长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当时也是为了筹集军饷,他曾经住进上海的长三堂子,就是上海的妓院最集中的红灯区,然后找最火的小姐(头牌),每天都去。他那时候抽大烟,抽大烟要拿个竹签子挑烟灯,拨亮灯芯;这个范大爷每次不是拿竹签,而是拿一张最大的钱票儿,把钱搓成一个纸签子来挑烟灯,挑完了就把钱扔了。这个事被头牌小姐拿出去显摆,到处嚷嚷:范大爷挑个烟灯都拿钱做签子,实在太有钱了!于是上海滩的有钱人都知道范大爷。所以,他通过很多细节,给上海人一个很趁钱的感觉,最后却在号称精明人聚集的上海滩谋走了一大笔钱。

    牟其中讲的青冈木的故事和用钱挑烟灯的故事大同小异。他当时就是想用这个故事来启发张少杰,教他知道什么叫有钱,怎么去弄钱。牟其中没有讲什么叫商业信用、品牌之类的东西,实际上照今天的标准来看,这就是一个商业信用问题:人家都认为有钱了以后,就有了商业信用了。就像李嘉诚今天要借5万块钱,没有人不借给他的,他肯定能借到。但如果是一个民工突然跟说借300块钱,肯定不借,的心理差距会非常大。可见在别人心里,建立信誉和让别人认识这个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有趣的是老牟讲了这个故事,但自己却栽在了商业欺诈上;张少杰也没能用自己的学者名声将盛极一时的恒通集团从泥沼中救出。

    老牟讲到怎么应对一些烂事和坏现象时,也给我讲过两件事情,很有意思。一件事儿是说在万县乡下有一个无赖,老惹事,到处招惹是非,跟人闹纠纷,所有人都特别恨他,老想修理他,可是每当人家想要收拾他的时候,他得罪人得罪得最狠的时候,他就得癌症了。他一说得癌症了,所有人就都不惹他了,一想他都快死了,还收拾他干什么?这股报仇的劲儿就没有了。老牟说这;rk;/rk人第一次说得癌症了,别人就不招他了;可过一段又说没死,癌症好了,又出来折腾,然后又惹上很多事,很多人又要弄他,他又说得癌症了,别人的火一下又消了。这是一个几近黑色幽默的故事,我想在老牟内心,这样一个故事一定也会影响到他。显然,在与外部发生剧烈冲突的时候,示人以弱是最好的保之策。遗憾的是,当他自己遇到很多危机的时候,他从来不得“癌症”,他的身体还老是这么好,我想当年遭遇危机的时候,如果他真得癌症了,或者对外宣称得癌症了,可能就会有另外一种结局。

    老牟还说,万县另外有一个无赖,没事就敛钱,敛钱的招数就是过生日。他们家人老是过生日,尤其是他妈生日特别多,因为他给他妈编了很多故事,一会儿阳历、一会儿农历、一会儿记错了、一会儿又补过,一年整个四五回,想方设法敛钱。他妈的事完了,还有爸爸、哥哥,反正他们家生日特别多,总是用这种方式来敛财。老牟讲过许多这类民间的故事。我觉得,在那个没有MBA案例可学的年代,作为第一代的民营企业家,他的一些智慧,大部分来自于民间流传的故事;这些故事很重要,会给很多基本智慧和人情世故方面的知识。所以,中国最早的MBA应该是牟其中所讲的这些故事,牟其中反复跟张少杰讲的故事,是当时MBA的活教材。

    百度搜索 野蛮生长  或 野蛮生长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