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我在华为的日子 > 第三节
    百度搜索 我在华为的日子  或 我在华为的日子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V7R3项目周期太短,大家按部就班的工作,一晃就到了测试阶段,整个开发流程缓缓蔓延,让董延明对这种似乎重复过的生活完提不起兴趣。有时候他会突然产生恐惧感:我在做什么呢;bdo?99lib?;/bdo,我是不是永远都这样,就像现在这样,默默地做着录像机回放一样的工作呢。

    之前他想象过自己与刘自明的冲突,他觉得他这种失意人和得意人的冲突总是难免,可惜实际上俩人虽然在一个办公室,但工作忙起来连见面都不多,更不要说董大侠想象中针尖对麦芒的交锋。实际上,董延明和曹贵阳倒是有几次不算激烈的冲突。

    刘自明在项目里的作用实在不大,本来PM和PL的设置是分工非常明确的,不存在职能上的倾轧——PL就负责自己项目组的开发任务,PM负责整个版本几个项目组的日常以及对外协调。但是V7R3这个项目属于小项目,除了刘自明的业务项目组有几个人之外,其余周边模块大多一个模块都只有一个人,而且工作量也都偏小,基本不需要设立PL去负责,也就更无须担心项目组之间协调了。按常理说,这种项目的PM是最清闲的,只需要做好协调、安排好项目计划等一系列宏观事件,具体到实处自然有PL去负责。只是曹贵阳刚坐上PM的位子,自信心严重不足,正需要不断的红色事件来坚定他以及老巩的决心,所以他干脆把手伸到了业务项目组,抓起了日常工作。

    董延明私下说曹贵阳没品,PM去跟PL抢活干,难成大器。可是那个月曹贵阳当选了月度之星,而且老巩的评语居然出人意料地说:“曹贵阳认真负责事必躬亲,是项目管理者的楷模。”

    项目进行到了测试阶段,曹贵阳循例召开阶段开工会,先是对上个阶段提出表扬,尤其是表扬了董延明,董大侠经常把开发中碰到的问题群发给大家,这无疑是帮助大家避免遇到同类问题浪费时间,提升了开发效率。

    董延明无所谓地笑了笑,他通过观察发现曹贵阳的做人习惯——批评一个人之前一定要先给予充分的表扬,先让这人荣耀加身站在一定的高度,然后再提出批评,让这人不好意思耍赖。

    果然,曹贵阳话锋一转:“但是呀,我得说呀,延明那个UT的CASE评审得真不太认真,可是老员工啦,是老巩都称赞过的牛人,这事情一定要注意哟,大家也要注意。”

    曹贵阳说的事情是指评审UT的CASE时,董延明把自己发现的问题都打上了“严重”等级的事情。当时曹贵阳订了一个规则来量化大家评审的工作质量——发现一个严重问题加五分,发现一般问题加两分,发现提示问题加一分。董延明本着“曹贵阳说的就是错的”这一原则大力反对,他说:“这样根本无法量化大家的工作,因为每个人分配评审的内容不同。比方说,我评审小成的,小成评审小刘的。假如小成的CASE质量好,我只能找到一个提示错误,我就只能得一分;如果小刘的文档质量不高,小成轻松就找出十八个严重错误,那么小刘就得了九十分——这什么意思,难道我的实际工作量只是小成的九十分之一?”

    曹贵阳没有接纳董延明的意见,他认为大家的CASE一定会有错误,细心找的话应该各个文档的错误数量都差不多,不会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且这只是个量化工作的方法,真正的尺度还是把握在他手里,在他心里。

    后来董延明一时性起,把自己在评审中发现的所有的问题等级都设成了“严重”,最后合计结果出来,董大侠整出了一百五十多分的超高分。曹贵阳不悦,让他合理设置问题等级,可董延明根本不听。曹贵阳既不想跟董延明把关系搞僵,又不想把明显弄虚作假的董延明评为评审工作的第一名,最后不得已只能废除了这个制度。

    董延明又一次在和曹贵阳的斗争中面胜利,洋洋得意之余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天天心里不安,等待着曹贵阳的反击。结果曹贵阳一直到开发阶段完工也没有做什么,每天还是嘻嘻哈哈,这种无视让董延明深受打击,他终于清醒地意识到,不管自己如何蹦跶,他目前依然无法拥有与曹;abbr99lib?;/abbr贵阳比肩的地位,曹贵阳看似大度地不和他一般见识也是一种藐视。他想明白了这些,就自动自觉地约束自己不知所以然的孩子气,以免上蹿下跳的时候让人觉得像一只戴着帽子的猴子。

    在会上,曹贵阳轻描淡写地说了董延明一句,董延明也淡淡地点头表示接受,曹贵阳没有接着说下去,他大概也怕了董延明这种一点就着的炮仗型选手。

    他扭头用鼠标在电脑上比画,墙上的投影幕布上可以看出来他的鼠标点开了一个EXCEL文件,这是项目的风险事项书。他刚要开始说事,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进来了一个男人,这人张嘴就说:“曹贵阳,怎么开会老不叫我呀!”

    董延明没回头就知道是V7R3的QA余波——曹贵阳开会总喜欢忽略掉QA,为了这个事情余波向老巩投诉不下三次。

    曹贵阳一看余波马上满脸堆笑,一边拍自己脑袋一边说自己“又忘记了”——他上次是一脸惊诧地说:“我给发了开会通知怎么会没有收到呢,是不是邮件服务器又坏掉了。”

    余波也不多说,面无表情地坐到会议室门口。大概PM和QA的争执由来已久,一个是保证版本完工,一个是保证流程执行,有时候难免会有间接冲突。但是开会敢不叫QA参与的,放眼公司恐怕也只有曹贵阳有这个勇气和胆量了。

    曹贵阳没有被余波打乱了情绪,还是接着说自己的项目风险,说到后来余波就说这些风险远远不够,如果真的仅仅是这样几个风险,那项目质量根本无法被保障。

    曹贵阳笑嘻嘻地说不会,还强调大家都严格遵守了项目流程中的时间点。他一说完,余波就把椅子滑到桌子前,敲着桌子说,曹贵阳总是在糊弄他,时间点其实根本没遵守,评审的缺陷率等等指标也完是糊弄。

    余波说的话都是车轱辘话,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撑他每次开会都说同样的一番话,相比之下,从前V7项目的QA李娜美就很聪明,总是话到嘴边留三分。

    余波皱着眉头说了又说,反复强调CMM流程的重要性,他对V7R3很没信心,因为从曹贵阳这个PM的根上就不够重视。他说到后来只剩无奈地叹气,说这样做项目不行,时间点不能保证,也不能在项目中逐步优化流程,这还叫什么CMM。曹贵阳赶紧辩解说自己也很重视,余波就盯着他说,自己要跟老巩好好谈谈,这样下去肯定会出事云云。

    董延明众人听得哈欠连天,董延明实在受不了余波的轴劲儿,无限怀念从前的QA,他忍不住多了句嘴:“散会了再吵吵吧!”

    余波一脸悲愤地转过脸来对着大家说:“们大家也太不重视CMM流程了,BAR产品开发部的整体产品流程意识都太差了,我一定要和老巩好好谈谈,再向质量部部长好好反映反映。”

    华为公司的部门排列是矩阵式的,平行又交叉,质量部横贯所有的产品线,就好像余波就属于BAR产品的V7R3项目,但是人力上又仍旧在质量部,所以就算余波这种最普通的QA,在产品线内从气质上说也是很嚣张的。

    董延明早就看过余波的工号,比自己只稍稍小一点,可是又轴又嚣张的样子却好像是比自己小几万号,小到跟老巩一个级别似的。董延明说:“余波,谁说我们不重视流程了?我觉得我们现在已经重视流程到了病态的地步了,现在为了这些流程已经影响质量了!”

    余波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看来QA长期以来奉行的流程就是上帝的信条被挑战了,他居然打开本子来做记录:“说,说,什么叫流程影响质量?”

    “流程当然不会影响质量,”董延明看他要记录还真吓了一跳,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我不是说CMM会影响产品质量,我肯定支持CMM,要是没有CMM,那这个产品开发出来也没法看了。我是说,我觉得CMM的存在是为了保证提升产品质量的,对不对余波?”

    余波没记这些,补充了一句:“还会在开发流程中不断完善改进流程……”

    董延明无所谓地点点头,继续说:“嗨,结果呢,我们现在根本就是牺牲质量保证流程,那说流程重要还是质量重要,这是不是舍本逐末?”

    余波居然笑了:“说说,我记一下,为什么说牺牲质量保证流程?”

    “我靠,每次安排的计划根本不按照现实情况来,每个时间点都恨不得向前向前再向前。结果呢,我七天能写好的文档,让我三天完成,说我怎么办?要么延期,要么就糊弄糊弄赶紧写完!看,我比方说,正常的流程应该是SRS十天写完,然后写ST的CASE,大概一千行代码八个CASE,一算四十个CASE,那就写五天吧,这挺正常的。现在呢,SRS也是十天,ST的CASE也是五天,结果我刚开始写,突然又塞给我一个特性!;figure?99lib?;/figure一样的时间,工作量却增加了,说我怎么保证质量?另一个例子吧,说小龙MM吧,刚来公司不到两个月,我也扔一个特性给她写,让她五天写四十个CASE,必须写完,为什么,因为我能写完为什么写不完?好,她真写完了,一看时间点,我和小龙都按时完成了,好,严格遵守流程了。但我们是怎么遵守的?我们为了跟得上的CMM流程牺牲了什么?我还有一个例子,就好比V7R3吧,本来任务真不算重,也都是移植,如果正常开发周期我保证会完成得非常好。可是呢……”

    曹贵阳似乎觉得这话有针对他的嫌疑,挥手说:“哎,延明,项目计划是大家经过详细研究……”

    余波斜睨了他一眼:“让他说完。”

    董延明看了看周围,大家都很热切地看着自己,就更飘飘然了,再一看小龙女的眼神中简直带了些崇拜,更满嘴跑火车,他说:“老曹,我不是说咱们这个项目,我就是觉得现在所有项目都有这些问题,订计划的时候只想着怎么能压榨出所有的潜力……嗨,不说这个,说也没用。我就说哈,反正开发产品,要么要给充足的时间让大家好好开发,要么就是大家都是轻车熟路举重若轻哈,所以说啊,我现在觉得稳定的团队特别重要,我跟小龙合作,她刚来我一点都不了解她,我分任务真不知道分;ft;;/ft;多少合适,这样人力浪费计划失调……”

    余波看董延明扯到稳定的团队上就不感兴趣了,自己合起本子说:“我发现董延明说得就非常好,想得真挺面的,这就是从大局着眼,不能光从自己的角度,有时候大家也可以从PL甚至是PM甚至是老巩的角度看问题,真的呀,换个角度看会发现很多问题的呀……”

    余波一打官腔大家就都没兴致了,董延明也跟泄气的皮球一样,余波说了两句,没人应声,他也意识到大家不是很买他的账,就不多说了。

    散会后余波真的找到老巩谈V7R3的项目流程问题,老巩力挺曹贵阳又安抚余波,叫余波产生了对空气挥拳的无力感。余波又说起董延明提的“牺牲质量保证流程”问题,老巩也点头称是,表示这只是短期的问题,而他目前的首要工作正是狠抓BAR开发人员的素质,相信解决仅;figure.99lib.;/figure仅是时间的问题。

    这么官方的回答是余波没想到的,不过他也不知道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况且他本来就是希望引起老巩的注意,对问题的解决与否他并不关心,也确实不是他能关心得了的。

    俩人谈了话,老巩让余波整理了两个人的谈话记录,发给了大家,提醒大家注意流程开发的重要性。余波为能把自己的名字和三级部门老大联系到一起异常开心,连夜加班整理出一份《BAR产品开发流程现存问题》,然后署上巩正仪和余波的大名,群发BAR开发部以及质量部。

    其实这份文档也提到了董延明,只是用“一个开发人员”来代替,董延明觉得自己的真知灼见没有被合理重视,他不知道这种意见其实他不会是第一个提出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百度搜索 我在华为的日子  或 我在华为的日子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