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我在华为的日子 > 第三节
    百度搜索 我在华为的日子  或 我在华为的日子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第二天董延明为了预订下周会议室而起了个大早,刚过七点就已经到了F4大楼的打卡机,打卡后赫然发现小刘的名字居然在他上面。他以为小刘来得比他还早,大惊,但细看发现小刘的打卡时间是凌晨两点——那就是下班卡。顿时董延明一股无名火起——早知道小刘待到两点就让他订会议室了。

    一直到早上八点多,小刘才顶着雀巢到了办公室,董延明远远就看见他的头皮屑,皱着眉头过去质问他为啥昨晚待那么晚。小刘说看协议,然后又特坦率地说,昨晚串讲会上董延明和问题少年这么牛,他觉得自己同样看协议却比别人落后那么多,只能多花点时间了。董延明问:“也没有人逼,干吗这么拼,而且不是还有那么多天的时间吗?;a.99lib.;/a”

    小刘说:“那不一样,我们一样的起步我就比们看得慢,如果我还每天都和们一样看,那每天都慢一点,积累起来我就永远追不上们了。”

    小刘又嘿嘿傻笑说:“没事,;abbr99lib?;/abbr昨天吴海波也待到快十二点再走,人家都是大SE了,还不是很拼?我想了,老巩说得对,咬咬牙就几个月的事,苦也一世,闲也一世,趁年轻干点事情,别给自己老了留遗憾,对不?不也常说吗,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董延明翻翻白眼,说:“其实……我那句话有后半句的——傻×,要对自己好一点。”

    昨天晚上七点钟,F4大楼301会议室坐满了人,椅子不够又从302扯了好些把。高守、潘安、乔帮主都来了,跟项目能扯上边、不能扯上边的济济一堂。

    老黄进门的时候吓了一跳,退出去看看门牌才又进来。高守笑说:“老黄没走错,我们专门来学习们这些特性。”

    老黄把腋下夹着的盒子放桌子上,坐下笑说:“以后肯定有专门做V7特性培训,今晚是特性串讲,们没必要听……”他说着说着,突然发觉似乎来的人都是这些新员工的导师也就不表示异议了。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的不耻下听,我们这个串讲其实没什么意思,啊,不,是没什么特殊的意思。就是想让新员工互相讲解一下。因为通过讲解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可以让大家都对这个特性有个初步的了解,也为了将来V7版本维护做准备;一方面是可以检验对这个特性的了解程度,并且加深了解。”

    董延明看老黄带进来的盒子,原来是电视剧;a href='/book/2376/i#039;《亮剑》;/a的DVD盒,他觉得奇怪。高守抢话说:“对,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很多人会在讲解中融会贯通,也有人以为自己会了,可是一讲才发现原来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串讲很重要,并且这也是对大家表达能力的一个锻炼,希望大家把握机会,多提问题,多互相交流。”

    老黄被他抢了话,面无表情语无伦次地又说几句:“嗯,对对对。反正上台去讲就要给大家都讲清楚了,大家听也不要闭嘴听,要跟他PK,要问到他答不上来才有帮助。”PK一词当时方兴未艾,老黄嘴里喷出来让大家觉得很滑稽,董延明第一个笑,笑到一半就被老黄点名叫上去第一个讲。

    董延明上台后就跟机关枪一样,下午准备好的说辞,五分钟就说完了。小蔡第一个反对,说这么说下去跟没说一样,而且没有从根源上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特性出现。而且,刚才下层网元和本产品间交互时,究竟带了什么参数,为什么要带这些参数,根本就没有说清楚嘛。

    董延明瞪他瞪得目眦欲裂,老黄也给小蔡帮腔,说董延明一定要讲到大家没问题才可以,如果解决不了,那么就要当遗留问题,要再找时间开会,直到讲清楚为止。董延明冷汗涔涔,只好把刚才的内容又放慢了速度讲了一遍,一边讲一边偷瞄高守和潘安的反应,看他二人微微点头,顿时信心大增,音调提高八度,连白板上的墨迹颜色都加深了许多。他心里打着算盘,毕竟高守和潘安是他的直接主管,老黄虽然是项目经理,却跟他不是一个组的,项目完工大家分道扬镳,最终考评还是落实到组长和导师手上,所以让谁高兴最应该,他很快分清楚了。

    其实老黄也在点头,他等董延明说完便评价说:“小董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这种用心的精神很值得新员工学习,而且分析得也很面,可见平时也是下足工夫。只是小蔡刚才提的问题,就是参数那个,仍然没有回答,估计小董也没有细化到这一层,这个问题遗留,回去查协议后在NOTES上发出来,抄送给在座的每一个人。”

    董延明点头称是,小蔡又发难说:“刚才说那个MODIFY流程,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跟着一个NOTIFY的流程,我觉得是不需要的。”

    董延明语塞,高守接话说:“其实这个是为了通讯行业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相关网元的数据一致性。”董延明突然想起老黄讲过什么,就很老到地抢话,描述数据不一致会导致的后果。可是每次只要一说起事故,那就好像点到了老员工们的兴奋穴一样,众多老员工们立刻开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争相描述起某年某月某日公司因为数据不一致出现的什么事故,讲得吐沫横飞听得啧啧有声,捎带还鄙视从前开发人员设计的弱智。

    后来变成董延明站在白板前面听,潘安和高守在下面说相声,声势浩大到小蔡和其他新员工都噤若寒蝉,最后老黄看他们说了十几分钟还越说越兴奋,终于快崩溃了,挥手让小董下来,于是小董就这么过了关。

    那晚董延明觉得高;u;/u守他们的状态很好笑,可是等董延明混成老员工的时候,他居然也染上了这么个习惯。但凡有人说起公司发生的事故,他总是表现得格外兴奋,一会大声评论,一会小声透露内幕,如果实在没有人起头,他还要时不时问人家“最近又出事了,知道不?”这也算是整个部门的通病,无人幸免。

    后来换小刘主讲自己的特性,可是他因为紧张而结结巴巴,一着急四川方言“巴适、板板”都出来了,大家听都没听懂,更不要说提问了。老黄很不满意,让他回去再重新准备一次。

    然后是小蔡讲,董延明憋着劲要难为他,可是小蔡讲得很细,不用别人问,他一边讲一边自己问自己问题。董延明从上学的时候就不是会提问的学生,上学那么多年基本上从来没有在课后问过老师问题,所以这种场合马上就看出效果来了——他一个问题也问不出来,余下的几个人也没好到哪里去,就这样让小蔡轻松过关了。

    后来众人依次上台讲解,往往都被小蔡的问题给问住了。小蔡总是认认真真地听,一边听一边皱眉头,会突然打断对方提出问题,也会等讲完了之后一口气列出三四条问题来,没有一条难度系数低的。他一皱眉头台上主讲人就紧张,简直是风声鹤唳战战兢兢,下台后无不怒目相视。董大侠心胸狭窄却自诩大丈夫,一看小蔡刚才刁难了自己,二看一帮兄弟被他问得东倒西歪,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等小蔡又抛出一个问题后,他装模作样看看时间,用足够让大家都听到的音量小声说:“就问题多,一问能问十分钟。哪来那么多问题啊,丫整个一十万个为什么啊!”

    话一出口满屋子人都笑了,一堆新人都觉得出了口气,不过小蔡居然不以为忤,根本没有董延明预想的脸红、然后气焰;s?99lib?;/s略微收敛之类的表现,他正视董大侠说:“本来今天就是要交流,交流的目的就是要寻找不足,然后互相帮助提高,大家都是在问和答中学习……”说得老黄、高守频频点头,小董立马萎在当场。

    学究式的小蔡一身正气,董大侠羞辱人家不成,自己气焰反被削弱了不少,但转念一想小蔡说的还真没错,只是董延明一直身处在崇尚互相糊弄的大学或者研究所这种环境,对这本应觉得正常的较真和踏实的态度,习惯性地产生了不正常的厌恶。

    董大侠剖析自己,感觉就好像回到了大学时代,那时候董延明看到去通宵教室学习的人就莫名反感。如果那人还规劝小董一起去上自习,他更要大骂人家一顿来出气。归根结底这些反常表现其实也都是源于恐惧和嫉妒,就好像一跤跌到烂泥塘里的孩子,他总会习惯性地把拉他的伙伴也拉倒——凭什么我自己脏?其实是自己掉下去,不能怪没掉下去的人干净,但是沾了烂泥的孩子只看到自己有烂泥,见不得别人身上干净。

    后来时间证明小蔡是个很不错的同事,为人正直,做事恪守原则,值得尊重令人敬畏,但即使如此一点也不妨碍董延明送他绰号“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这个绰号被大家传颂了几天,董延明觉得太长了,改成“问题少年”,果然更朗朗上口,而且大家普遍反映一听到这个名字,眼前立刻就能浮现出小蔡皱眉提问的嘴脸,立马腰不酸、腿不疼、学习更有劲了。

    那天晚上串讲会一直开到九点钟,最后黄大仙总结说,董延明和问题少年小蔡最优秀,其他人要向他们俩学习,就散会了。出门的时候高守和黄大仙一排走,他问黄大仙怎么拎着;a href='/book/2376/i#039;《亮剑》;/a。董延明在后面偷听,黄大仙苦笑说:“吃晚饭看见老巩了,他硬塞给我的。党委号召每个党员都要学习亮剑精神,咱们部门的党支部还专门买了一套正版碟,让党员都看这个电视。老巩就爱看这个,自己看;bdi99lib.;/bdi了两遍,现在一说话都是亮剑味,还让我在项目里发扬亮剑精神,我说没看过,而且这么个小项目没什么可亮的,他就不高兴,还让我多看这个……”

    高守笑他不看邮件,说这意思其实也是来自老板给党委写的一封信,提倡大家学习亮剑精神,还让班车上都放这个。

    董延明在俩人身后听得不亦乐乎,豁然开朗,心想:“啊,我说呢,开工会那天老巩说话我怎么觉得有股熟悉的味道呢!”

    百度搜索 我在华为的日子  或 我在华为的日子 本站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