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纵横四海 > 第2章
    “等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吧。”

    弟弟大吃一惊,“要那么久,”他忽然哭了。

    “舅舅说,每做一个月工,就可以赚三十块钱,三年我好回来了。”

    “呵。”那小孩擦干眼泪。

    四海的大妹只是静静站在一角看他们。

    还有两个小的根本不懂事,四海想,待他自香港返来,他们就已经长大了。

    弟弟忽然问:“香港有多远?”

    “乘三日三夜船”。

    “哗,那么远,是在地的另外一角吧。”

    “可能是。”四海充内行。

    “没有地方比它更远了吧。”

    四海想一想,“大抵是没有了。”

    弟弟脸上露出钦佩的样子来。

    天终于黑透了。

    极小的时候,四海问过母亲,天黑究竟是怎么了一回事。

    母亲回答,那是一个巨人,拉着一张夜幕,每个晚上,把它罩在天空上,开头没罩密,故此还可见到丝丝闪亮晚霞,最后拉得严密了,天色变得漆黑,不信,且躲在被窝里看看,包管一个情况。

    开头,四海一直不觉得这个说法不对。

    可是一次听舅舅说,乘船到金山,一直驶,驶到海的中央,怪事发生了“连接一日一夜不见天黑,非常可怕。想必是巨人偷懒?那么大的一个巨人,平日住哪里,吃得想必比罗四海更多,会不会讨人嫌?”也行,母亲说的故事,不过是一个神话罢了。他趁天黑,来到包宅墙角,蹲下静静的等。

    每隔一段时间,他咳嗽一声。

    可是墙内再也没有回音。

    四海一直等到天角鱼肚白。

    他多想告诉翠仙,他明天就要动身。

    可是四海没再听到小朋友动听温柔的声音。

    天亮后他寂寞生望地踯躅回家。

    母样从头到尾没有说过一句舍不得的话,也不曾叮嘱他保重身体,注意饮食。

    近中午,舅舅来了,看到那么多行李,非常不耐烦,打开包袱,随便抓了两件衣裳,扔到四海身上,“穿上”,便把包里踢至一角,不让他带。

    母亲亦不出声。

    出门时,两弟两妹站在门口送他,不知恁地,母亲嘴角一直带着微笑。

    四海踉着舅舅出门。

    走着走着,四海忽然醒悟,哎呀,他这一走,可有一段时间见不到妈妈了,一慌,想转过头去,多看母亲一眼,可是舅舅比他快,一把按住他的脖子“不准回头!一直走。”

    四海的脚步只停顿一下,便离开了家。

    多年多年以后,有陌生人问他,为何在十三岁就离乡别井,他据实答:“我想吃饱,想一想,再补一句:“想家人也吃饱”,这是真话。

    一路上四海异常沉默。

    船在码头等他们,船身上漆着血红的大字:“江天”。幼时父亲带他来过码头,并且教他读会这两个字,四海颇识点字,舅舅认为他会有出息,这也是原因之一。

    上甲板时。舅舅忽然被袍角绊了一下,那么大一个人,嘭一声摔倒在地,动弹不得,雪雪呼痛。

    四海忽然想起他在母亲面前发的誓,掩住嘴,笑起来,真摔死了他才好。

    陈尔亨当然没有死。

    四海把他扶起,上船,足足服侍了他几日几夜。

    舅甥俩住在大舱,每人一个铺盖,人挤人,卷着睡。

    半夜醒来,四海只听至打鼾声、咳嗽声、吐痰声,什么样的声音都有,还不止,什么样的气味也有,食物、烟草、排泄的味道混在一堆,四海觉得突兀,但是舅舅把铺盖紧紧缠身上,仿佛极之自在。

    四海钻到甲板上去透气。

    一抬头,看到仍然灿烂的月亮,只不过边边缺了一圈,不似前几日那么圆了。

    江天轮船不徐不疾在海上开动,激起白色浪花,已在广州停过一站,此刻努力向香港前进。

    甲板上另外还有一个人。

    那人个子不高,与四海相仿,听见脚步声,机警地转过头来。

    咦,四海看清楚了他,心里立刻喜欢,那是一个与他年龄差不多的男孩子,圆面孔,剑眉星目,唇红齿白。

    他朝四海笑,招招手。

    四海也想与他谈几句,但见他穿着整齐,一派自在,一时不敢高攀,故有点犹疑。

    那男孩开口,讲的却是广东话。四海没听懂。

    四海领教过粤语,只会得骇笑,像外国话一样,一字不明,只听得他们讲得飞快,叽哩呱啦,当中夹杂着许多咪咪咪咪,哟哟哟。

    真要学,恐怕要花十年。

    那男孩态度亲切,装个手势。

    四海说:“问我是哪里人?”

    男孩豪爽地笑,自然而然,使人愿意亲近他,他换了一种方言,又问:“的家乡在哪里?”

    四海听懂了,十分愉快,“宁波镇海。”

    那男孩说:“广东中山。”

    四海鼓起勇气,“我姓罗,叫四海,尊姓大名?”

    那男孩答:“我姓孙。”

    四海问:“几岁?”

    “十四。”

    “我十三。”

    那男孩端详四海的面孔,“乘江天轮到什么地方去?”他问了三遍,四海才听明白。

    “我去香港,”四海有点自豪,跟着问:“呢?”

    姓孙的男孩脸上忽然露出不忿之色,用他本家的方言答:

    家父先把我送到香港读书,如果再不听话,叫我到檀香山去跟叔叔做生意。”

    四海居然听明白了,予以同情,“在家闯了祸?”

    他不语,过了一会儿,握紧了拳头,“我看不惯妹妹吃苦,把她缠的小脚放掉了。”

    四海大奇,竟有这种事,难怪受家长责备。

    他接着问四海:“没有没有妹妹,可疼惜妹妹?为何女子必要缠足,可听到她们痛苦哀哭?”

    四海搔搔头皮,他想都没想过这种问题,只知女子世世代代均须缠足,天经地义,他从来没想过可以反抗。

    只见那男孩双目圆睁,厉声说:“假使我有能力,女子必不受此苦。”

    四海钦佩之心悠然而生,“就是为了这个被父亲撵出家?”

    男孩吁出一口气,“还有。”

    四海呆住了,还有?真是顽劣。

    可是,他又是这样使人乐意亲近他,“老孙,还有什么?”

    “我跑到庙中,把菩萨像的手折断了。”

    四海大吃一惊,退后三步,呆呆看着他。

    可是那老孙居然说:“怕什么,那只不过是人手塑的一堆呢,自身难保,乡人迷信,我看不过眼。”

    “哗,”四海惊叫:“看不过的事情那么多。”

    “是。”

    “而且还动手去纠正。”

    “所以成了闯祸胚。”

    “怪不得叫到……去。”

    “檀香山。”

    怪好听的地名,想必盛产檀香。

    那老孙讲完他自己的事,已把四海视作知己,“罗四海,写信给我,我们交个朋友。”

    四海笑了,这广东男孩花样那么多,叫他母头痛,该不该结交这种。朋友呢?”

    他取出一支笔,在纸条上匆匆写了几个字,交给四海。

    四海指一指笔,好奇间:“那是什么笔?”

    “自来水笔。”

    四海接过细看,真开眼界。

    “罗四海,送给。”

    “不不不,我妈老说,无功不受禄。”

    他诧异了,“罗四海,真是个老实人。”

    这时候,远处有人叫他,“宗珊、宗珊。”

    “叫呢。”

    “讨厌。”

    可是也终于不敢不朝声音走去。

    他住在输船上一层。

    四海知道那是上等舱,听说房内有一张张干净的床,老孙的家境想必不错,那家伙穿着皮鞋,走起路来阁阁阁,神气活现,家里宠坏了他,故此受罪,只得把他送得远远的去念洋书,眼不见为净。

    竟拗断菩萨的手,四海吐吐舌头,敢情吃了豹子胆。

    可是,老孙也说得对,那神像不过是泥塑的,最后往它脸上贴了金,就供起来、名正言顺享用香烛,刹有介事地让人膜拜。

    不经老孙点破,还真不敢那样想。

    老孙年纪与他相若,资质可要上乘百倍,而且胆大、心细,故可妄为,至少在他家长眼中,他是难以管教的孩子。

    四海这才发觉,手中仍握着老孙那管自来水笔。

    第二天一早,舅舅用脚踢醒他。

    “到了?”四海问。

    只见舅舅眼泪鼻涕,蜷缩一角,呻吟呵欠连连。

    四海并不笨,一看就明白了。

    舅舅讹称已经戒掉、但是四海听母亲说过:“那东西,哪里戒得掉,根叔说是说戒了十年,邻舍一煮鸦片膏,他在自己屋内还不是满地打滚。”

    四海无奈而沉默地看着舅舅。

    他终于挣扎着爬起来,摸着舱壁,一步一步捱出去。

    半晌,回转来了,精神奕奕,没事人一般,见四海瞪着他,讪讪说:“来,吃饭再算。”

    那天下午,船就到了。

    第二章

    四海盼望再见老孙一面,但是像一切盼望一样,这个盼望,自然也落了空。

    不过出乎他自己意料,他竟会得听一两句广东话了,连陈尔亨都说:“外甥似舅舅,这孩子聪明。”他忙着做翻译。

    甥舅住在码头附近一间小客栈里,那个地方,叫做西环。

    香港广东人比他们吃得好。

    整个街市是新鲜的鱼肉蔬果,物价廉宜。

    有一种水果,闻一闻,一阵奇异的香气,叫女人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