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后妃怨——魅惑帝王爱 > 27 第五章:宫禁
    宫禁(四)

    (四)

    今日,我特地穿了一件浅绿色小袄,内裹一条白色衬裙,一头长发只在顶上绾了一个髻,垂下的正好可以挡住些风寒,琉璃还不忘在我怀里塞了一只暖手炉,惟恐我在后花园中受了凉。

    她——我今日唯一的对手贾贵妃娘娘,仍是一如既往的绝色,加上她特意的装扮,一身淡紫色长裘披风,所到之处,无一不引起一片惊艳。

    今日,皇上是主考,史丞相是副考,皇上太师傅出题,太后与众多朝中大臣只是观众,一同坐在后花园中喝酒议论。

    午时一到,太师傅先向皇上太后深深鞠了一躬,得到皇上应允后,方转身面向我的方向先行问道:“娘娘准备好了吗?”

    我微微点头,他便开始提问:“请谢贵妃娘娘先告诉老臣,何为四书,何为五经?”

    问题不难,我坐直身体,轻答:“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自然是诗,书,礼,易,春秋。”

    “那谢贵妃娘娘可否知道其实尚有一经,只可惜毁于秦火,从此失传。”

    “太师傅说的应该是《乐经》。”虽然家道中落,但祖父却极其自负,毕竟是前朝的宰相,从小便要求谢家子女饱读诗书。

    听了我的回答,太师傅满意的点头,接着再问:“娘娘可知孔孟之道?”

    “道清不曾细读,略知仁,义,礼,智,信。”

    “好,好,好,那又何为女德?”

    “性格柔顺,举止安详,持身端正,梳妆典雅,整洁祭祀,孝顺公婆,敬事失主,和睦妯娌,礼貌亲戚,宽容婢妾……蚕桑纺织,慈生畜牲。”女德之中,唯有“低声下气”我故意未作回答。

    太师傅微一点头,便停止了继续提问,接着将身体转向另一边,问:“贾贵妃娘娘可有准备好?”

    她含笑着点头,说:“请太师傅出题。”

    “好,娘娘可知道女戒?”见她再次点头,便接着问到,“娘娘可否说出前八句训言?”

    “莫举止轻狂,莫妖乔打扮,莫高声说话,莫耳软舌长,莫搬弄是非,莫离间骨肉,莫烦言絮聒,莫巧言狐媚。”

    “恩,不错。老臣有句上联,想请娘娘对出下联。”太师傅习惯的抚了一下长须,继续出题:“善画者画意不画样,请娘娘作答。”

    她微微皱起眉头,一会工夫之后,表情再次舒展,一脸笑意的答道:“能解者解义不解文。”

    “恩,对的还算工整。”

    下面更是赞声一片,皇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笑,于他,我似乎永远看不透彻。

    “谢贵妃娘娘,可通音律?可知何为十二律制?”太师傅忽然将身体一转,微笑着看向我,我摇头,小时侯只是多看了些书,并未有机会学这些。

    “那贾娘娘可会回答?”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与倍律而言。”她神色自若,满脸的自信,在场所有人不禁被她轻柔顺畅的语言所吸引。

    “恩,娘娘回答的很细致。”连太师傅也忍不住称赞起来。

    “老臣这里仍有一联,想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月,下弦月。”

    贾贵妃稍稍思考了一下,便先答:“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我随后回答。

    “两位娘娘今日真是让老臣佩服了,再出一字谜,惟有绿扬堪系马,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太师傅出字谜并不突兀,自从前朝北宋时期,皇家后宫与普通百姓一样,酷爱字谜游戏。

    “惟……绿扬堪系马……太师傅,是杵吗?”我下意识问。

    “正是,谢娘娘……皇上,老臣的问题都已出完,两位娘娘实在是不分上下,博学有才,德贤兼备,请皇上和丞相对两宫娘娘分别定夺。”    宫禁(四)

    (四)

    今日,我特地穿了一件浅绿色小袄,内裹一条白色衬裙,一头长发只在顶上绾了一个髻,垂下的正好可以挡住些风寒,琉璃还不忘在我怀里塞了一只暖手炉,惟恐我在后花园中受了凉。

    她——我今日唯一的对手贾贵妃娘娘,仍是一如既往的绝色,加上她特意的装扮,一身淡紫色长裘披风,所到之处,无一不引起一片惊艳。

    今日,皇上是主考,史丞相是副考,皇上太师傅出题,太后与众多朝中大臣只是观众,一同坐在后花园中喝酒议论。

    午时一到,太师傅先向皇上太后深深鞠了一躬,得到皇上应允后,方转身面向我的方向先行问道:“娘娘准备好了吗?”

    我微微点头,他便开始提问:“请谢贵妃娘娘先告诉老臣,何为四书,何为五经?”

    问题不难,我坐直身体,轻答:“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自然是诗,书,礼,易,春秋。”

    “那谢贵妃娘娘可否知道其实尚有一经,只可惜毁于秦火,从此失传。”

    “太师傅说的应该是《乐经》。”虽然家道中落,但祖父却极其自负,毕竟是前朝的宰相,从小便要求谢家子女饱读诗书。

    听了我的回答,太师傅满意的点头,接着再问:“娘娘可知孔孟之道?”

    “道清不曾细读,略知仁,义,礼,智,信。”

    “好,好,好,那又何为女德?”

    “性格柔顺,举止安详,持身端正,梳妆典雅,整洁祭祀,孝顺公婆,敬事失主,和睦妯娌,礼貌亲戚,宽容婢妾……蚕桑纺织,慈生畜牲。”女德之中,唯有“低声下气”我故意未作回答。

    太师傅微一点头,便停止了继续提问,接着将身体转向另一边,问:“贾贵妃娘娘可有准备好?”

    她含笑着点头,说:“请太师傅出题。”

    “好,娘娘可知道女戒?”见她再次点头,便接着问到,“娘娘可否说出前八句训言?”

    “莫举止轻狂,莫妖乔打扮,莫高声说话,莫耳软舌长,莫搬弄是非,莫离间骨肉,莫烦言絮聒,莫巧言狐媚。”

    “恩,不错。老臣有句上联,想请娘娘对出下联。”太师傅习惯的抚了一下长须,继续出题:“善画者画意不画样,请娘娘作答。”

    她微微皱起眉头,一会工夫之后,表情再次舒展,一脸笑意的答道:“能解者解义不解文。”

    “恩,对的还算工整。”

    下面更是赞声一片,皇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笑,于他,我似乎永远看不透彻。

    “谢贵妃娘娘,可通音律?可知何为十二律制?”太师傅忽然将身体一转,微笑着看向我,我摇头,小时侯只是多看了些书,并未有机会学这些。

    “那贾娘娘可会回答?”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与倍律而言。”她神色自若,满脸的自信,在场所有人不禁被她轻柔顺畅的语言所吸引。

    “恩,娘娘回答的很细致。”连太师傅也忍不住称赞起来。

    “老臣这里仍有一联,想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月,下弦月。”

    贾贵妃稍稍思考了一下,便先答:“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我随后回答。

    “两位娘娘今日真是让老臣佩服了,再出一字谜,惟有绿扬堪系马,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太师傅出字谜并不突兀,自从前朝北宋时期,皇家后宫与普通百姓一样,酷爱字谜游戏。

    “惟……绿扬堪系马……太师傅,是杵吗?”我下意识问。

    “正是,谢娘娘……皇上,老臣的问题都已出完,两位娘娘实在是不分上下,博学有才,德贤兼备,请皇上和丞相对两宫娘娘分别定夺。”

    宫禁(四)

    (四)

    今日,我特地穿了一件浅绿色小袄,内裹一条白色衬裙,一头长发只在顶上绾了一个髻,垂下的正好可以挡住些风寒,琉璃还不忘在我怀里塞了一只暖手炉,惟恐我在后花园中受了凉。

    她——我今日唯一的对手贾贵妃娘娘,仍是一如既往的绝色,加上她特意的装扮,一身淡紫色长裘披风,所到之处,无一不引起一片惊艳。

    今日,皇上是主考,史丞相是副考,皇上太师傅出题,太后与众多朝中大臣只是观众,一同坐在后花园中喝酒议论。

    午时一到,太师傅先向皇上太后深深鞠了一躬,得到皇上应允后,方转身面向我的方向先行问道:“娘娘准备好了吗?”

    我微微点头,他便开始提问:“请谢贵妃娘娘先告诉老臣,何为四书,何为五经?”

    问题不难,我坐直身体,轻答:“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自然是诗,书,礼,易,春秋。”

    “那谢贵妃娘娘可否知道其实尚有一经,只可惜毁于秦火,从此失传。”

    “太师傅说的应该是《乐经》。”虽然家道中落,但祖父却极其自负,毕竟是前朝的宰相,从小便要求谢家子女饱读诗书。

    听了我的回答,太师傅满意的点头,接着再问:“娘娘可知孔孟之道?”

    “道清不曾细读,略知仁,义,礼,智,信。”

    “好,好,好,那又何为女德?”

    “性格柔顺,举止安详,持身端正,梳妆典雅,整洁祭祀,孝顺公婆,敬事失主,和睦妯娌,礼貌亲戚,宽容婢妾……蚕桑纺织,慈生畜牲。”女德之中,唯有“低声下气”我故意未作回答。

    太师傅微一点头,便停止了继续提问,接着将身体转向另一边,问:“贾贵妃娘娘可有准备好?”

    她含笑着点头,说:“请太师傅出题。”

    “好,娘娘可知道女戒?”见她再次点头,便接着问到,“娘娘可否说出前八句训言?”

    “莫举止轻狂,莫妖乔打扮,莫高声说话,莫耳软舌长,莫搬弄是非,莫离间骨肉,莫烦言絮聒,莫巧言狐媚。”

    “恩,不错。老臣有句上联,想请娘娘对出下联。”太师傅习惯的抚了一下长须,继续出题:“善画者画意不画样,请娘娘作答。”

    她微微皱起眉头,一会工夫之后,表情再次舒展,一脸笑意的答道:“能解者解义不解文。”

    “恩,对的还算工整。”

    下面更是赞声一片,皇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笑,于他,我似乎永远看不透彻。

    “谢贵妃娘娘,可通音律?可知何为十二律制?”太师傅忽然将身体一转,微笑着看向我,我摇头,小时侯只是多看了些书,并未有机会学这些。

    “那贾娘娘可会回答?”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与倍律而言。”她神色自若,满脸的自信,在场所有人不禁被她轻柔顺畅的语言所吸引。

    “恩,娘娘回答的很细致。”连太师傅也忍不住称赞起来。

    “老臣这里仍有一联,想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月,下弦月。”

    贾贵妃稍稍思考了一下,便先答:“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我随后回答。

    “两位娘娘今日真是让老臣佩服了,再出一字谜,惟有绿扬堪系马,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太师傅出字谜并不突兀,自从前朝北宋时期,皇家后宫与普通百姓一样,酷爱字谜游戏。

    “惟……绿扬堪系马……太师傅,是杵吗?”我下意识问。

    “正是,谢娘娘……皇上,老臣的问题都已出完,两位娘娘实在是不分上下,博学有才,德贤兼备,请皇上和丞相对两宫娘娘分别定夺。”

    宫禁(四)

    (四)

    今日,我特地穿了一件浅绿色小袄,内裹一条白色衬裙,一头长发只在顶上绾了一个髻,垂下的正好可以挡住些风寒,琉璃还不忘在我怀里塞了一只暖手炉,惟恐我在后花园中受了凉。

    她——我今日唯一的对手贾贵妃娘娘,仍是一如既往的绝色,加上她特意的装扮,一身淡紫色长裘披风,所到之处,无一不引起一片惊艳。

    今日,皇上是主考,史丞相是副考,皇上太师傅出题,太后与众多朝中大臣只是观众,一同坐在后花园中喝酒议论。

    午时一到,太师傅先向皇上太后深深鞠了一躬,得到皇上应允后,方转身面向我的方向先行问道:“娘娘准备好了吗?”

    我微微点头,他便开始提问:“请谢贵妃娘娘先告诉老臣,何为四书,何为五经?”

    问题不难,我坐直身体,轻答:“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自然是诗,书,礼,易,春秋。”

    “那谢贵妃娘娘可否知道其实尚有一经,只可惜毁于秦火,从此失传。”

    “太师傅说的应该是《乐经》。”虽然家道中落,但祖父却极其自负,毕竟是前朝的宰相,从小便要求谢家子女饱读诗书。

    听了我的回答,太师傅满意的点头,接着再问:“娘娘可知孔孟之道?”

    “道清不曾细读,略知仁,义,礼,智,信。”

    “好,好,好,那又何为女德?”

    “性格柔顺,举止安详,持身端正,梳妆典雅,整洁祭祀,孝顺公婆,敬事失主,和睦妯娌,礼貌亲戚,宽容婢妾……蚕桑纺织,慈生畜牲。”女德之中,唯有“低声下气”我故意未作回答。

    太师傅微一点头,便停止了继续提问,接着将身体转向另一边,问:“贾贵妃娘娘可有准备好?”

    她含笑着点头,说:“请太师傅出题。”

    “好,娘娘可知道女戒?”见她再次点头,便接着问到,“娘娘可否说出前八句训言?”

    “莫举止轻狂,莫妖乔打扮,莫高声说话,莫耳软舌长,莫搬弄是非,莫离间骨肉,莫烦言絮聒,莫巧言狐媚。”

    “恩,不错。老臣有句上联,想请娘娘对出下联。”太师傅习惯的抚了一下长须,继续出题:“善画者画意不画样,请娘娘作答。”

    她微微皱起眉头,一会工夫之后,表情再次舒展,一脸笑意的答道:“能解者解义不解文。”

    “恩,对的还算工整。”

    下面更是赞声一片,皇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笑,于他,我似乎永远看不透彻。

    “谢贵妃娘娘,可通音律?可知何为十二律制?”太师傅忽然将身体一转,微笑着看向我,我摇头,小时侯只是多看了些书,并未有机会学这些。

    “那贾娘娘可会回答?”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与倍律而言。”她神色自若,满脸的自信,在场所有人不禁被她轻柔顺畅的语言所吸引。

    “恩,娘娘回答的很细致。”连太师傅也忍不住称赞起来。

    “老臣这里仍有一联,想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月,下弦月。”

    贾贵妃稍稍思考了一下,便先答:“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我随后回答。

    “两位娘娘今日真是让老臣佩服了,再出一字谜,惟有绿扬堪系马,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太师傅出字谜并不突兀,自从前朝北宋时期,皇家后宫与普通百姓一样,酷爱字谜游戏。

    “惟……绿扬堪系马……太师傅,是杵吗?”我下意识问。

    “正是,谢娘娘……皇上,老臣的问题都已出完,两位娘娘实在是不分上下,博学有才,德贤兼备,请皇上和丞相对两宫娘娘分别定夺。”

    宫禁(四)

    (四)

    今日,我特地穿了一件浅绿色小袄,内裹一条白色衬裙,一头长发只在顶上绾了一个髻,垂下的正好可以挡住些风寒,琉璃还不忘在我怀里塞了一只暖手炉,惟恐我在后花园中受了凉。

    她——我今日唯一的对手贾贵妃娘娘,仍是一如既往的绝色,加上她特意的装扮,一身淡紫色长裘披风,所到之处,无一不引起一片惊艳。

    今日,皇上是主考,史丞相是副考,皇上太师傅出题,太后与众多朝中大臣只是观众,一同坐在后花园中喝酒议论。

    午时一到,太师傅先向皇上太后深深鞠了一躬,得到皇上应允后,方转身面向我的方向先行问道:“娘娘准备好了吗?”

    我微微点头,他便开始提问:“请谢贵妃娘娘先告诉老臣,何为四书,何为五经?”

    问题不难,我坐直身体,轻答:“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自然是诗,书,礼,易,春秋。”

    “那谢贵妃娘娘可否知道其实尚有一经,只可惜毁于秦火,从此失传。”

    “太师傅说的应该是《乐经》。”虽然家道中落,但祖父却极其自负,毕竟是前朝的宰相,从小便要求谢家子女饱读诗书。

    听了我的回答,太师傅满意的点头,接着再问:“娘娘可知孔孟之道?”

    “道清不曾细读,略知仁,义,礼,智,信。”

    “好,好,好,那又何为女德?”

    “性格柔顺,举止安详,持身端正,梳妆典雅,整洁祭祀,孝顺公婆,敬事失主,和睦妯娌,礼貌亲戚,宽容婢妾……蚕桑纺织,慈生畜牲。”女德之中,唯有“低声下气”我故意未作回答。

    太师傅微一点头,便停止了继续提问,接着将身体转向另一边,问:“贾贵妃娘娘可有准备好?”

    她含笑着点头,说:“请太师傅出题。”

    “好,娘娘可知道女戒?”见她再次点头,便接着问到,“娘娘可否说出前八句训言?”

    “莫举止轻狂,莫妖乔打扮,莫高声说话,莫耳软舌长,莫搬弄是非,莫离间骨肉,莫烦言絮聒,莫巧言狐媚。”

    “恩,不错。老臣有句上联,想请娘娘对出下联。”太师傅习惯的抚了一下长须,继续出题:“善画者画意不画样,请娘娘作答。”

    她微微皱起眉头,一会工夫之后,表情再次舒展,一脸笑意的答道:“能解者解义不解文。”

    “恩,对的还算工整。”

    下面更是赞声一片,皇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笑,于他,我似乎永远看不透彻。

    “谢贵妃娘娘,可通音律?可知何为十二律制?”太师傅忽然将身体一转,微笑着看向我,我摇头,小时侯只是多看了些书,并未有机会学这些。

    “那贾娘娘可会回答?”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与倍律而言。”她神色自若,满脸的自信,在场所有人不禁被她轻柔顺畅的语言所吸引。

    “恩,娘娘回答的很细致。”连太师傅也忍不住称赞起来。

    “老臣这里仍有一联,想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月,下弦月。”

    贾贵妃稍稍思考了一下,便先答:“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我随后回答。

    “两位娘娘今日真是让老臣佩服了,再出一字谜,惟有绿扬堪系马,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太师傅出字谜并不突兀,自从前朝北宋时期,皇家后宫与普通百姓一样,酷爱字谜游戏。

    “惟……绿扬堪系马……太师傅,是杵吗?”我下意识问。

    “正是,谢娘娘……皇上,老臣的问题都已出完,两位娘娘实在是不分上下,博学有才,德贤兼备,请皇上和丞相对两宫娘娘分别定夺。”

    宫禁(四)

    (四)

    今日,我特地穿了一件浅绿色小袄,内裹一条白色衬裙,一头长发只在顶上绾了一个髻,垂下的正好可以挡住些风寒,琉璃还不忘在我怀里塞了一只暖手炉,惟恐我在后花园中受了凉。

    她——我今日唯一的对手贾贵妃娘娘,仍是一如既往的绝色,加上她特意的装扮,一身淡紫色长裘披风,所到之处,无一不引起一片惊艳。

    今日,皇上是主考,史丞相是副考,皇上太师傅出题,太后与众多朝中大臣只是观众,一同坐在后花园中喝酒议论。

    午时一到,太师傅先向皇上太后深深鞠了一躬,得到皇上应允后,方转身面向我的方向先行问道:“娘娘准备好了吗?”

    我微微点头,他便开始提问:“请谢贵妃娘娘先告诉老臣,何为四书,何为五经?”

    问题不难,我坐直身体,轻答:“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自然是诗,书,礼,易,春秋。”

    “那谢贵妃娘娘可否知道其实尚有一经,只可惜毁于秦火,从此失传。”

    “太师傅说的应该是《乐经》。”虽然家道中落,但祖父却极其自负,毕竟是前朝的宰相,从小便要求谢家子女饱读诗书。

    听了我的回答,太师傅满意的点头,接着再问:“娘娘可知孔孟之道?”

    “道清不曾细读,略知仁,义,礼,智,信。”

    “好,好,好,那又何为女德?”

    “性格柔顺,举止安详,持身端正,梳妆典雅,整洁祭祀,孝顺公婆,敬事失主,和睦妯娌,礼貌亲戚,宽容婢妾……蚕桑纺织,慈生畜牲。”女德之中,唯有“低声下气”我故意未作回答。

    太师傅微一点头,便停止了继续提问,接着将身体转向另一边,问:“贾贵妃娘娘可有准备好?”

    她含笑着点头,说:“请太师傅出题。”

    “好,娘娘可知道女戒?”见她再次点头,便接着问到,“娘娘可否说出前八句训言?”

    “莫举止轻狂,莫妖乔打扮,莫高声说话,莫耳软舌长,莫搬弄是非,莫离间骨肉,莫烦言絮聒,莫巧言狐媚。”

    “恩,不错。老臣有句上联,想请娘娘对出下联。”太师傅习惯的抚了一下长须,继续出题:“善画者画意不画样,请娘娘作答。”

    她微微皱起眉头,一会工夫之后,表情再次舒展,一脸笑意的答道:“能解者解义不解文。”

    “恩,对的还算工整。”

    下面更是赞声一片,皇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笑,于他,我似乎永远看不透彻。

    “谢贵妃娘娘,可通音律?可知何为十二律制?”太师傅忽然将身体一转,微笑着看向我,我摇头,小时侯只是多看了些书,并未有机会学这些。

    “那贾娘娘可会回答?”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与倍律而言。”她神色自若,满脸的自信,在场所有人不禁被她轻柔顺畅的语言所吸引。

    “恩,娘娘回答的很细致。”连太师傅也忍不住称赞起来。

    “老臣这里仍有一联,想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月,下弦月。”

    贾贵妃稍稍思考了一下,便先答:“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我随后回答。

    “两位娘娘今日真是让老臣佩服了,再出一字谜,惟有绿扬堪系马,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太师傅出字谜并不突兀,自从前朝北宋时期,皇家后宫与普通百姓一样,酷爱字谜游戏。

    “惟……绿扬堪系马……太师傅,是杵吗?”我下意识问。

    “正是,谢娘娘……皇上,老臣的问题都已出完,两位娘娘实在是不分上下,博学有才,德贤兼备,请皇上和丞相对两宫娘娘分别定夺。”

    宫禁(四)

    (四)

    今日,我特地穿了一件浅绿色小袄,内裹一条白色衬裙,一头长发只在顶上绾了一个髻,垂下的正好可以挡住些风寒,琉璃还不忘在我怀里塞了一只暖手炉,惟恐我在后花园中受了凉。

    她——我今日唯一的对手贾贵妃娘娘,仍是一如既往的绝色,加上她特意的装扮,一身淡紫色长裘披风,所到之处,无一不引起一片惊艳。

    今日,皇上是主考,史丞相是副考,皇上太师傅出题,太后与众多朝中大臣只是观众,一同坐在后花园中喝酒议论。

    午时一到,太师傅先向皇上太后深深鞠了一躬,得到皇上应允后,方转身面向我的方向先行问道:“娘娘准备好了吗?”

    我微微点头,他便开始提问:“请谢贵妃娘娘先告诉老臣,何为四书,何为五经?”

    问题不难,我坐直身体,轻答:“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自然是诗,书,礼,易,春秋。”

    “那谢贵妃娘娘可否知道其实尚有一经,只可惜毁于秦火,从此失传。”

    “太师傅说的应该是《乐经》。”虽然家道中落,但祖父却极其自负,毕竟是前朝的宰相,从小便要求谢家子女饱读诗书。

    听了我的回答,太师傅满意的点头,接着再问:“娘娘可知孔孟之道?”

    “道清不曾细读,略知仁,义,礼,智,信。”

    “好,好,好,那又何为女德?”

    “性格柔顺,举止安详,持身端正,梳妆典雅,整洁祭祀,孝顺公婆,敬事失主,和睦妯娌,礼貌亲戚,宽容婢妾……蚕桑纺织,慈生畜牲。”女德之中,唯有“低声下气”我故意未作回答。

    太师傅微一点头,便停止了继续提问,接着将身体转向另一边,问:“贾贵妃娘娘可有准备好?”

    她含笑着点头,说:“请太师傅出题。”

    “好,娘娘可知道女戒?”见她再次点头,便接着问到,“娘娘可否说出前八句训言?”

    “莫举止轻狂,莫妖乔打扮,莫高声说话,莫耳软舌长,莫搬弄是非,莫离间骨肉,莫烦言絮聒,莫巧言狐媚。”

    “恩,不错。老臣有句上联,想请娘娘对出下联。”太师傅习惯的抚了一下长须,继续出题:“善画者画意不画样,请娘娘作答。”

    她微微皱起眉头,一会工夫之后,表情再次舒展,一脸笑意的答道:“能解者解义不解文。”

    “恩,对的还算工整。”

    下面更是赞声一片,皇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笑,于他,我似乎永远看不透彻。

    “谢贵妃娘娘,可通音律?可知何为十二律制?”太师傅忽然将身体一转,微笑着看向我,我摇头,小时侯只是多看了些书,并未有机会学这些。

    “那贾娘娘可会回答?”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与倍律而言。”她神色自若,满脸的自信,在场所有人不禁被她轻柔顺畅的语言所吸引。

    “恩,娘娘回答的很细致。”连太师傅也忍不住称赞起来。

    “老臣这里仍有一联,想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月,下弦月。”

    贾贵妃稍稍思考了一下,便先答:“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我随后回答。

    “两位娘娘今日真是让老臣佩服了,再出一字谜,惟有绿扬堪系马,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太师傅出字谜并不突兀,自从前朝北宋时期,皇家后宫与普通百姓一样,酷爱字谜游戏。

    “惟……绿扬堪系马……太师傅,是杵吗?”我下意识问。

    “正是,谢娘娘……皇上,老臣的问题都已出完,两位娘娘实在是不分上下,博学有才,德贤兼备,请皇上和丞相对两宫娘娘分别定夺。”

    宫禁(四)

    (四)

    今日,我特地穿了一件浅绿色小袄,内裹一条白色衬裙,一头长发只在顶上绾了一个髻,垂下的正好可以挡住些风寒,琉璃还不忘在我怀里塞了一只暖手炉,惟恐我在后花园中受了凉。

    她——我今日唯一的对手贾贵妃娘娘,仍是一如既往的绝色,加上她特意的装扮,一身淡紫色长裘披风,所到之处,无一不引起一片惊艳。

    今日,皇上是主考,史丞相是副考,皇上太师傅出题,太后与众多朝中大臣只是观众,一同坐在后花园中喝酒议论。

    午时一到,太师傅先向皇上太后深深鞠了一躬,得到皇上应允后,方转身面向我的方向先行问道:“娘娘准备好了吗?”

    我微微点头,他便开始提问:“请谢贵妃娘娘先告诉老臣,何为四书,何为五经?”

    问题不难,我坐直身体,轻答:“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自然是诗,书,礼,易,春秋。”

    “那谢贵妃娘娘可否知道其实尚有一经,只可惜毁于秦火,从此失传。”

    “太师傅说的应该是《乐经》。”虽然家道中落,但祖父却极其自负,毕竟是前朝的宰相,从小便要求谢家子女饱读诗书。

    听了我的回答,太师傅满意的点头,接着再问:“娘娘可知孔孟之道?”

    “道清不曾细读,略知仁,义,礼,智,信。”

    “好,好,好,那又何为女德?”

    “性格柔顺,举止安详,持身端正,梳妆典雅,整洁祭祀,孝顺公婆,敬事失主,和睦妯娌,礼貌亲戚,宽容婢妾……蚕桑纺织,慈生畜牲。”女德之中,唯有“低声下气”我故意未作回答。

    太师傅微一点头,便停止了继续提问,接着将身体转向另一边,问:“贾贵妃娘娘可有准备好?”

    她含笑着点头,说:“请太师傅出题。”

    “好,娘娘可知道女戒?”见她再次点头,便接着问到,“娘娘可否说出前八句训言?”

    “莫举止轻狂,莫妖乔打扮,莫高声说话,莫耳软舌长,莫搬弄是非,莫离间骨肉,莫烦言絮聒,莫巧言狐媚。”

    “恩,不错。老臣有句上联,想请娘娘对出下联。”太师傅习惯的抚了一下长须,继续出题:“善画者画意不画样,请娘娘作答。”

    她微微皱起眉头,一会工夫之后,表情再次舒展,一脸笑意的答道:“能解者解义不解文。”

    “恩,对的还算工整。”

    下面更是赞声一片,皇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笑,于他,我似乎永远看不透彻。

    “谢贵妃娘娘,可通音律?可知何为十二律制?”太师傅忽然将身体一转,微笑着看向我,我摇头,小时侯只是多看了些书,并未有机会学这些。

    “那贾娘娘可会回答?”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与倍律而言。”她神色自若,满脸的自信,在场所有人不禁被她轻柔顺畅的语言所吸引。

    “恩,娘娘回答的很细致。”连太师傅也忍不住称赞起来。

    “老臣这里仍有一联,想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月,下弦月。”

    贾贵妃稍稍思考了一下,便先答:“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我随后回答。

    “两位娘娘今日真是让老臣佩服了,再出一字谜,惟有绿扬堪系马,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太师傅出字谜并不突兀,自从前朝北宋时期,皇家后宫与普通百姓一样,酷爱字谜游戏。

    “惟……绿扬堪系马……太师傅,是杵吗?”我下意识问。

    “正是,谢娘娘……皇上,老臣的问题都已出完,两位娘娘实在是不分上下,博学有才,德贤兼备,请皇上和丞相对两宫娘娘分别定夺。”

    宫禁(四)

    (四)

    今日,我特地穿了一件浅绿色小袄,内裹一条白色衬裙,一头长发只在顶上绾了一个髻,垂下的正好可以挡住些风寒,琉璃还不忘在我怀里塞了一只暖手炉,惟恐我在后花园中受了凉。

    她——我今日唯一的对手贾贵妃娘娘,仍是一如既往的绝色,加上她特意的装扮,一身淡紫色长裘披风,所到之处,无一不引起一片惊艳。

    今日,皇上是主考,史丞相是副考,皇上太师傅出题,太后与众多朝中大臣只是观众,一同坐在后花园中喝酒议论。

    午时一到,太师傅先向皇上太后深深鞠了一躬,得到皇上应允后,方转身面向我的方向先行问道:“娘娘准备好了吗?”

    我微微点头,他便开始提问:“请谢贵妃娘娘先告诉老臣,何为四书,何为五经?”

    问题不难,我坐直身体,轻答:“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自然是诗,书,礼,易,春秋。”

    “那谢贵妃娘娘可否知道其实尚有一经,只可惜毁于秦火,从此失传。”

    “太师傅说的应该是《乐经》。”虽然家道中落,但祖父却极其自负,毕竟是前朝的宰相,从小便要求谢家子女饱读诗书。

    听了我的回答,太师傅满意的点头,接着再问:“娘娘可知孔孟之道?”

    “道清不曾细读,略知仁,义,礼,智,信。”

    “好,好,好,那又何为女德?”

    “性格柔顺,举止安详,持身端正,梳妆典雅,整洁祭祀,孝顺公婆,敬事失主,和睦妯娌,礼貌亲戚,宽容婢妾……蚕桑纺织,慈生畜牲。”女德之中,唯有“低声下气”我故意未作回答。

    太师傅微一点头,便停止了继续提问,接着将身体转向另一边,问:“贾贵妃娘娘可有准备好?”

    她含笑着点头,说:“请太师傅出题。”

    “好,娘娘可知道女戒?”见她再次点头,便接着问到,“娘娘可否说出前八句训言?”

    “莫举止轻狂,莫妖乔打扮,莫高声说话,莫耳软舌长,莫搬弄是非,莫离间骨肉,莫烦言絮聒,莫巧言狐媚。”

    “恩,不错。老臣有句上联,想请娘娘对出下联。”太师傅习惯的抚了一下长须,继续出题:“善画者画意不画样,请娘娘作答。”

    她微微皱起眉头,一会工夫之后,表情再次舒展,一脸笑意的答道:“能解者解义不解文。”

    “恩,对的还算工整。”

    下面更是赞声一片,皇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笑,于他,我似乎永远看不透彻。

    “谢贵妃娘娘,可通音律?可知何为十二律制?”太师傅忽然将身体一转,微笑着看向我,我摇头,小时侯只是多看了些书,并未有机会学这些。

    “那贾娘娘可会回答?”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与倍律而言。”她神色自若,满脸的自信,在场所有人不禁被她轻柔顺畅的语言所吸引。

    “恩,娘娘回答的很细致。”连太师傅也忍不住称赞起来。

    “老臣这里仍有一联,想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月,下弦月。”

    贾贵妃稍稍思考了一下,便先答:“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我随后回答。

    “两位娘娘今日真是让老臣佩服了,再出一字谜,惟有绿扬堪系马,请两位娘娘一同作答。”太师傅出字谜并不突兀,自从前朝北宋时期,皇家后宫与普通百姓一样,酷爱字谜游戏。

    “惟……绿扬堪系马……太师傅,是杵吗?”我下意识问。

    “正是,谢娘娘……皇上,老臣的问题都已出完,两位娘娘实在是不分上下,博学有才,德贤兼备,请皇上和丞相对两宫娘娘分别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