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修真小说 > 一剑惊仙 > 第14章
    真菜和尚气得脸色发青,怒骂道:“定然是,我非打死不可!”挥起巴掌就要往杨恒的脸上打去。

    忽然后头伸出一只脏兮兮的手来,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真菜怒极叫道:“别拦我,不然我连一起教训!”

    就听背后那人笑呵呵地问道:“真菜,要教训谁呀?”

    真菜愕然回头,满脸怒容一下僵住,垂首叫道:“师父!”

    原来拦住真菜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杨恒今早在溪边见过的偷嘴和尚!

    而杨恒也早已看呆,做梦都没有料到,自己居然是和明灯大师一起偷吃了青蛙。

    ◇◇◇◇

    一场风波过后,明灯大师带着杨恒进了他的禅房。说是禅房,其实里头四壁空空,连个蒲团都没有。杨恒也无所谓,在明灯大师对面席地坐下。

    明灯大师道:“捉弄真菜,是因为他向明月师太告了的恶状?”

    杨恒道:“这只是其一。他今早还拿竹帚打我,不给我吃早饭。是真菜和尚的师父,也该好好管教一下他才是。”

    明灯大师摇摇头,道:“不说他——来,我给吃点好东西。”从油腻腻的袖口里掏出两个不知从哪儿弄来的鸡腿道:“咱们二一添作五,谁也不欺负谁。”

    杨恒早就饿了,接过鸡腿津津有味啃了起来,问道:“大师,为何对我这么好?”

    明灯大师微笑道:“我的那些个徒弟们要么笨得要死,要么愚得要命。难得遇见一个像这么机灵聪明合贫僧胃口的娃儿,自然要待好些。”

    杨恒边啃鸡腿边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收他们做徒弟?”

    明灯大师叹了口气道:“没办法,别人投到我门下不能不收,是不是?”

    杨恒道:“那真禅呢,我看他就挺好,比真菜和尚有趣多了。”

    明灯大师道:“真禅是个好孩子,但也有自己的问题。他太自卑懦弱了,总觉得自己不会说话就天生低人一等,见着我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就怕犯错。”

    杨恒笑道:“谁让是他的师父呢,他不怕却又怕谁?”

    明灯大师摇摇头道:“师父可不是用来怕的,而是要用心去超越。”

    杨恒怔了怔,心里慢慢咀嚼着明灯大师的话语,从里头隐隐悟到了点什么。

    明灯大师笑着看着他,将吃尽的鸡骨头用纸包好,递给杨恒道:“待会儿把这些鸡骨偷偷带出去埋了,别让真菜他们瞧见。”

    杨恒困惑道:“为什么,是这里的方丈,还怕被他们说吗?”

    明灯大师叹道:“用刚才的一句话,谁让我是他们的师父呢?既然不能让他们跟我同流合污,就只有装模作样保持点儿师道尊严。”

    杨恒收起鸡骨,道:“大师,我觉着和其它的和尚尼姑,还真有些不一样。”

    明灯大师道:“嗯,那也难怪。我是半路出家的野和尚,从前自在逍遥惯了,这些清规戒律想守也守不了。”

    杨恒诧异道:“原来您是半路出家的,我还当您从小就做了和尚呢。”

    明灯大师拍拍一头乱发的脑门道:“惭愧,惭愧,我比只多做了八年和尚。”

    杨恒更惊讶了,问道:“那您这么快就升到了法融寺的方丈?”

    “我有个好师父啊,”明灯大师一笑道:“人家不看僧面看佛面嘛。”

    “谁是您的师父?”杨恒想了想问道:“您和我师父不是同门师兄妹么?”

    明灯大师道:“别问那么多了,都是出家人管他同门不同门。对了,下午受过了罚,还敢不敢跟我去捉野狗吃?”

    杨恒一下将明月神尼的教诲抛到了九霄云外,说道:“当然敢,为什么不去?”

    明灯大师打了个饱嗝笑道:“好,好,好——总算碰到个臭味相投的小朋友。”

    杨恒笑着没说话,心里隐隐遗憾,为何自己的师父不是这位风趣豁达的明灯大师,而偏偏是个古板乏味的明月神尼?

    第一集 拨草瞻风 第四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光阴荏苒,岁月倥偬,转眼杨恒在峨眉山上又度过了两个多月的时光。

    每一天,他都翘首盼望着母亲的身影,希望母亲能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和父亲一起带着他离开云岩宗回到曾经的家乡。

    然而每一天都是失望与悲伤。宋杨氏始终没有回来,甚至没有一点消息。他问过明月神尼不下数十次,可师父也不知自己的母亲到底如何了。

    有时候杨恒伤心极了又怕人笑话,便只能一个人躲进屋里用被子蒙上头偷偷地痛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又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走出门去。

    明月神尼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做师父的责任。但与其说抚育杨恒是一个责任,更不如说是她在尽心尽力

    地兑现着对明昙师妹的承诺。

    无论有多繁忙,除非下山外出,每天下午她都会来给杨恒授课。

    《金刚经》讲完了有《法华经》,《法华经》教完了还有《楞严经》、《法句经》、《禅林宝训》,反正佛家经典浩如烟海,不怕杨恒会学完。

    可杨恒对这些佛家经典显然毫不感兴趣,要么打着哈欠在脑袋瓜里溜号,要么尽是提些刁钻古怪不着边际的问题,故意难为明月神尼。看到师父生气,他不仅不会害怕,反倒以此为乐。

    这一天授完课后明月神尼起身欲走,忽听杨恒在身后唤道:“师父!”

    明月神尼回过头,问道:“对我刚才讲授的那段佛经,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不是,”杨恒摇摇头,道:“您整日给我讲佛经,什么时候才肯教我剑法?”

    明月神尼最怕他问这个,顾左右而言他道:“吃过晚饭后记得将经文抄写一遍。”

    杨恒怒道:“为什么每次都不肯答应?怕我学成了剑法回去灭照魔宮找我妈妈救我爹爹,送了性命还给云岩宗添乱,是不是?可就算不教,我将来也定要去东昆仑,谁也休想阻拦!”

    明月神尼喝道:“放肆,有这么跟师父说话的么?”

    杨恒也发了狠劲,梗着脖子道:“推三阻四不传我剑法,算哪门子师父?”

    明月神尼面色一下变白,沉声道:“越是胡闹,我越不会传剑!”

    杨恒甩手往外就走,口中叫道:“不传就不传,我再不求!”

    他大步流星的冲出法融寺,跑着跑着,他忍不住对着路边一株古木狠命踢打,发泄胸中郁闷。

    两个月了,母亲杳无音讯,父亲也依然生死未卜。而他却在这峨眉山上,号称天下正道翘楚的云岩宗里蹉跎岁月,整日与佛经木鱼为伴!

    杨恒越想越悲,狠狠抓着坚硬干枯的树皮,把脸在上面来回的使劲磨蹭,以这样的痛来减轻心里的苦。蓦地,他看见了手腕上那串母亲留给自己的紫红色念珠,睹物思人更是伤心欲绝,遽然从心底涌起一股冲动道:“反正我待在这儿也学不到本事,还不如立刻下山去找娘亲!”

    想到这里,他渐渐冷静下来,寻思道:“这么久了娘亲都没有回山来接我,定是遭遇了什么麻烦。对,我这就上东昆仑找娘亲、救爹爹!大不了,就让大伯一刀把我砍了,总比半死不活地赖在这儿强!”

    他也是少年性情,此念一生便再也抑制不住前往东昆仑的强烈冲动,只觉得浑身血脉贲张,恨不能肋生双翅,这就飞到灭照魔宫去。

    回首望了眼掩映在桃树林里的法融寺,杨恒蓦然下定了决心,竟也不回寺收拾行囊与众人说别,径自寻找下山的路径。

    到了山下天色已黑,肚子也叽哩咕噜的叫了起来。杨恒见道旁有一家烧饼摊,顿感饥渴难熬,一摸怀里才记起走得匆忙,身上一文钱都没有带。

    他强忍着烧饼摊上飘来的香味诱惑,辨明方向往西而去。当夜便宿在山野里,摘了些酸涩的野果充饥。

    如此走了两天,离峨眉山渐远。因他是僧人打扮,兼之年纪幼小,一路上便有不少善男信女好心施舍他一顿粥菜。

    杨恒一边打听前往东昆仑的路径,一边前行,这晚,他又累又饿地投宿在一座年久失修已被废弃的土地庙里。

    他捡了些干柴生起堆火,又将日间从田里偷挖来的七八个土豆用枝条串起,放在火上烧烤,只觉得两条腿酸麻难忍,便脱了鞋子望着阴森黑暗的庙门外。

    他心里不禁有点儿后悔起来:“师父发现我不见了,一定十分着急,说不定正在四处寻我。路上每个人都说不清昆仑山在哪里,只晓得是在西边一个很远的地方,我这么走下去也不知哪天才能找到!”

    隐隐地,他生出了回峨眉的念头,但这念头只从脑海里一闪,就被他立即否定道:“我这么灰溜溜地回去,岂不被老尼姑笑死?昆仑再远,也总有走到的一天,我岂能半途而废!爹爹、娘亲,阿恒说什么也要寻到们!”

    一想到失散的父母,杨恒心中陡然升起无限的温暖与力量,整日的疲乏似乎也不翼而飞。他的眼睛闪烁着期冀的光亮,暗暗道:“等我见着娘亲和爹爹,他们定会非常惊讶。那时我便告诉他们,阿恒已经长大,不怕千山万水,不怕灭照魔宫,什么也阻挡不了我寻找爹娘的决心!”

    想着想着,他嘴角不觉露出一缕微笑,鼻子里却闻到一股焦糊味道。

    杨恒一省,急忙将土豆从火堆上拿开,也顾不得剥去表皮,使劲吹了几口气就往嘴巴里塞,结果自是烫得“啊”地大叫。

    忽听门外有个清脆的女孩儿声音道:“爷爷,这庙里好像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