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蔺素这般的聪明人不多, 更多的世家官员是担心成了郭匡铁骑下的炮灰, 打算挟带家眷财物私逃。
还没出城, 就被太后的人给拦下了,身上带着明晃晃的刀剑,微笑道:“摄政太后有令, 众位夏室忠臣, 为报皇恩,誓愿与夏室同生共死。”
这话要是传到郭匡耳里,以他那个猪脑子, 想都不用想,京都一破,他们都得跟着陪葬。
这是在拉着他们一起下水啊,瞬间明了这话中深意的官员, 都红了眼。既畏摄政太后此计之狠,又怨郭匡的不忠不义, 实乃当世之贼。
至于唐锦荣, 贵为太后之尊,名正言顺,谁敢说什么。
京都禁军将城池守得水泄不通,无人能出去, 而被锦荣拉下水的豪族官吏, 也只得捏着鼻子捐出豢养的私兵和器械。
而且还是一去不回,吐出来的东西,想收回去也得看摄政太后答不答应。
郭匡气势汹汹, 但眼前显然太后的威胁更可怕,在郭匡入京前,摄政太后就能眼也不眨一下,拉着他们一起陪葬。
郭贼兵临城下,烽火连天,且兵马远超京都守军两倍,
令人意外的是,摄政太后居然亲上城门,观看敌情。“锦荣,你怎么到这来了,太危险了。”唐文宾苦着脸,想劝但又劝不动,女儿论品阶比他高。
锦荣凉凉道,“我只是很好奇一直在犯蠢的郭匡是个什么人物?”
接过侍女独幽奉上的新制望远镜,看清了对面的人马,“果然,长的很丑。”
远处的郭匡也看到了京都城门上披着玄色斗篷的女子,被身边人告知对方身份,不禁大笑道,“区区一女子,也敢使唤我等,这是朝中无人了么。”
锦荣微微眯了眯眼,她最受不了有人在她面前嚣张了。
很快郭匡就嚣张不起来了,经锦荣操练过的京都守军完全与传说中的懈怠散漫,游兵散勇不一样,反倒配合默契,还会转换新阵型,□□手,骑兵,刀盾手整齐划一,精悍无比,简直就跟吃了猛药般,再有完全针对郭匡马兵弱点的攻击性的阵型。
郭匡的军队几乎是陷入围攻的泥潭之中,若非兵力雄厚,早就被啃食干净了。
但即便如此,郭匡的兵马也是慌不择路,竟被京都守军杀到了眼前。
“大人,我去为你杀条血路。”郭匡爱将目光坚毅道,
他本事的确不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柄长刀屠戮尽不知多少性命。就在他为郭匡破开围攻阵势时,一支冷箭破空而来,穿过了他的头颅,鲜血四溅,刀法好,也未必能挡得住利箭。
京都高高的城墙之上,锦荣收回了弓弦,语气凉薄道,“可惜,那一箭本是冲着郭匡去的。”
但这一箭跟要了郭匡半条命没什么不同,见到爱将惨死,郭匡目眦欲裂,心痛不已,差点没吐血。
因为第二箭又来了,锦荣再度拉弓搭弦,不过因为战局混乱,变化多端,也没能射中郭匡,只弄死了他身边的几个人。
郭匡此战输的很惨,带来的军队硬生生去了一半,包括他那视若亲子的爱将。
而其他人看唐锦荣的目光也不同了,这样的本事,屈居于后宫实在太可惜了,难怪天子临终前令她摄政。
一战定结果,锦荣在安排了剩下事宜后,便走下城楼。
唐文宾面色有点小纠结,在见识了女儿的两项君子之艺后,忍不住问道,“你到底学了多少东西?”
那个剑术师傅也就在他唐府待了两个月吧。
锦荣眉眼一弯,“一点点吧。”
有些是学的,有些在一接触始就似曾相识,好像本来就会那些东西。
锦荣下了城楼后,在宫人搭建好的茶棚坐下了,并不急着回宫,
“还有什么事么?”唐文宾疑惑问道,
锦荣饮了一口蜜水,慢条斯理地道,“我在等。”
“等什么?”
锦荣眸中闪过冷芒,“等郭匡的人头。”
很快,唐文宾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护送那些官员去迎接郭匡的禁军侍卫,真正回来的只有一半,另一半则埋伏在了今日一战后,郭匡会败退逃跑路上,以掩埋好浇上火油的稻草,预备好断裂的桥梁。
绝对能让郭匡剩下的一半军马死无葬身之地。
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阴毒狠辣,端得是好计谋,连锦荣也不得不内心愉悦了一把。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手段用的如此熟练,很简单,她就是那么厉害,还有什么不会的么。
半个时辰后,倚剑带回了叛贼郭匡的人头。
也正好给了锦荣提拔身边侍女为女官的理由,虽然即便没有这个理由,现如今,也没有人敢在明面上反对她的决定了。
能在短短几个月,将京都守军变为一支训练有素的虎狼之师,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郭匡原本管辖的州县也由京都派人接任,京都又传太后诏令,命各地州牧入京述职。
有称病者,便以不堪其任卸职,等到各方州牧陆续入京后,就发现自己的人已经传不出消息了,也收不到外面的消息。
分明是被软禁,却又有苦难言。君为臣纲,方为本分。
唐文宾忧心忡忡道,“这会不会逼反一些人?”
“那就反了好了。”锦荣细细批改着奏折,抬眸道,“道义这东西,只和懂道义的人讲。”
唐文宾哑口无言,锦荣说的不错,有大夏皇室这个名头,做什么事都不为过,也从未有君王要讨好臣子的,雷霆雨露,俱是皇恩,各地州牧之职,可从来不是什么世袭的爵位。
单是蓄养私兵,截留赋税这两项,已是罪无可恕。放在乱世,是明智之举,但若在太平之世,则无异于叛贼。
单看谁更厉害些罢了。
名为述职实为软禁留在京中的各方州牧有的如坐针毡,有的沉着静气,自恃在州地有暗手准备,哪怕身死也可以随手应对。
甚至有少数者游走京都各方,拉拢利诱。近日,频频有车驾停留在蔺府门前,依蔺府名望之盛,故旧之多,也不奇怪。
在众多宾客中,蔺素独独见了兖州州牧宋澄一面,密谈良久。
宋澄离去时,神情却并不轻松。
随侍问蔺素,“宋大人在兖州政绩卓越,公子不也是对宋大人赞誉有加?”
蔺素却只是微微叹息,“可惜了……”
可惜,宋澄生错了时代,亦或是偏偏这代出了个唐锦荣,注定乱世不成。即便宋澄有大才,也至多良相尔。
锦荣待在皇宫里,借着底下人送来的情报,倒把各方州牧大吏计谋百出,手段尽用瞧了个清清楚楚,其中不乏有连她也赞赏之人。
但这也只是纯粹闲暇时的乐子,她还有太多的正事要做。
整顿吏治,改善民生,士农工商。
尽管很多人多次上折子表示所管州县事务繁忙不宜久留京都,但都被驳了回来,理由也是正当,述职未结束,还需评察。
哪怕是最沉着冷静的州牧大吏也忍不住心急气燥了起来,却又无可指摘,在京都内一应待遇都是上等。
没想到,这一留就留了两年。
不是所有人都是周文王,被囚多年还能写出《周易》。就算有这份气度的,在被放出来后,发现外面已经天翻地覆的变化,自己的位子也被换了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气晕过去了。
锦荣整顿吏治的手段之一就改革吏治机构体系,收拢权力于中央,甚至改推举制,而试行招贤榜。
这所触及到的利益甚广,包括蔺家在内的诸多世家贵族都站在了摄政太后的对立面,甚至有动过少帝的心思。
然而,胜利仿佛始终站在唐锦荣这一边。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少帝的存在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筹码,如今的摄政太后随时都有改换天下的实力。
锦荣笑眯眯道,“爹,坊间传闻,你都要当太上皇了,高不高兴?”
唐文宾:“……”
论上位的本事,他果然不如他女儿唐锦荣。
唐文宾深吸了一口气,“锦荣,不如……”
“爹,你考虑这么久,那还是算了吧,反正我对当皇帝也没什么兴趣。”锦荣打断了他的话,摊了摊手道。
唐文宾不会说,他早已经做好女儿会篡位的准备,现在锦荣却回答这个。
锦荣纯良一笑,“我可是个好人。”
大势已定,聪明人多懂得顺应时势,甘心拜服,就算有不甘心的,也只得收敛了爪牙,已失先机,难有翻盘机会。
宋澄便是其中聪明又极有能力的人之一,于推行科举制上有功,拜为九卿之一。